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测试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05:21:13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测试题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测试题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测试题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请填入后面的答题表格中.)
1.《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A
2.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鲁迅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的文化”. 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德国有多种《老子》译本,遇到生日和婚庆,人们总要抄几句老子的话,写成条幅送人,或自己作为人生座右铭.一位德国科学家获得一项最新科学成果,他几乎翻遍所有哲学书籍,都没有找到他的科学成果的原理的哲学依据.最后,在老子《道德经》上找到了.他异常兴奋地说:“现代科学的尖端,无非是老子在几千年前写的哲学著作的具体例证而已”!以上评论说明老子的思想是
A.博大精深 B.探讨一切具体事物
C.对后人道德人格产生深远影响 D.对自然科学产生深远影响
A
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既理也
B.“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B

4.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集体耕作的长期存在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于秦汉时期 ③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④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货币、城市商业、市场规模、对外贸易、商人群体的发展等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5.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B
6.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卷91)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加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依据材料分析,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主要是因为
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 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
C.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 D.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D
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却没有出现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A.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的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A
8.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B
9.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A
10.太平天国龙凤殿有一幅对联:“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此联充分说明①太平天国的政治理想是统一中国,实现民主共和 ②太平天国领袖存在封建意识 ③太平天国希望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太平盛世 ④太平天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C
11.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铁路矿务局 D.福州船政局
B
12.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列强的侵略 ①由沿海深入内地 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③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 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C
13.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D
14.“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
C
1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它的发展是曲折的.图中出现B处(1919年前)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
A.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全国性抵制洋货运动
C.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C
16.2009年是农历己丑年,又称牛年.下列事件发生在牛年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九·一八事变
C.西藏和平解放 D.火烧圆明园
A
17.伯利克里认为,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假如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4.5万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l万人.能够表现伯利克里观点的是
A.雅典的所有官职向所有的成年男性公民4.5万人开放
B.4.5万名成年男性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C.16.8万自由民拥有公民权
D.除3万外邦人和l万奴隶之外的约16.8万人拥有表决权
B
18.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A
19.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A
20.“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
21.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 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 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 法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总统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
C
22.阅读右图,b处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 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A
23.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的国化工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D.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
24.科技史专家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图所示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D

①蒸汽机 ②飞机 ③手机 ④磁悬浮列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C
25.历史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②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B


26.(16分)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一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1)以上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3分)
26.(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2分) 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1分)
理由:①第一手材料 ②实物史料(2分)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材料二
(2)上面材料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关系?(2分)
(2)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分)
材料三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3)为什么郭沫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2分)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5分)
(3)出现”百家争鸣”(2分)
原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奴过渡到封(5分)
(4)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4分)
(4) 春秋战国时期首先是社会的转型时期,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获得长足进步,分封制崩溃,郡县制逐渐形成;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2分)另一方面,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2分)

27.(17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接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清政府也认识到遣使驻外的迫切性.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
(1)材料一中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必要性有什么认识?你如何评价?(4分)
27(17分)(1)李鸿章认为派遣对外使节可以加强对外交往,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2分)有利于改变闭关自守的状况,推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2分)
材料二 盛宣怀承旨兴办铁路,募集资金非常困难,他说:“钦政奉旨招商,逾年无效,推原其故,华商无银行,商民之财无所依附,散而难聚”,他还认为,如不设立中国自己的银行,就“无以通华商之气脉(资金流通),杜(杜绝)洋商之挟持.”此后盛宣怀筹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近代金融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银行出现的背景和作用.(5分)
(2)铁路等大型工程建设的筹集资金需要.作用:可以集中的资金;促进民族资金的流通;避免外国银行盘剥(或控制);促进近代金融业的发展.(5分)
材料三 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3)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三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4分)
(3)一方面肯定西方的议会制度,另一方面又不想使人民真正获得民主权利.西方社会政治理论的传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君主专制制度难以难持(或清朝的统治陷于严重的危机).(8分)
28.(17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简析其原因(2分)
(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1分);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1分).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2分)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4分)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4分)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2分)
(3)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2分)
材料四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4)根据材料四分析英文“CHINA”一词这三种说法和日本古代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历史文化原因.(4分)
(4)中国古代丝织业和制瓷业很发达,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的主要是丝绸和瓷器,所以西方称呼中国为“瓷器”之国和“丝绸”之国.古代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强唐盛汉的中华文明影响了日本和欧洲,故用“秦”、“汉”、“唐”代指中国.(如考生提到汉代、唐代发达的对外水陆交通和开明积极的对外交往,或者汉代、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科技文化也可给分.)(4分)
材料五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1863年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5)根据材料五的三幅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5)影响:小农经济开始瓦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出现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