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总结历史选修2的内容帮我总结一下.如什么制度,有包含有什么思想.其中又有什么实践和什么意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9:09:25
帮我总结历史选修2的内容帮我总结一下.如什么制度,有包含有什么思想.其中又有什么实践和什么意义?

帮我总结历史选修2的内容帮我总结一下.如什么制度,有包含有什么思想.其中又有什么实践和什么意义?
帮我总结历史选修2的内容
帮我总结一下.
如什么制度,有包含有什么思想.其中又有什么实践和什么意义?

帮我总结历史选修2的内容帮我总结一下.如什么制度,有包含有什么思想.其中又有什么实践和什么意义?
1. 梭伦改革
背景:①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直接原因)②工商业奴隶主的崛起,要求分享权利,实行改革.(改革的阶级基础)③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政治前提)
1颁布‘解负令’
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 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 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3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 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
设立公民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
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评价:积极性:①改革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最重要),为后来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
局限性:他的中庸原则决定了他的民主化改革的不彻底性①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制度残余仍得以续存.②贵族凭借血缘门第,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③享有公民权的人在其人口中只占十分之一.所以,它的民主政治实质上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特点:“中庸”(“折中”的色彩)、“节制”、“公平”、“平等”
2.克里斯提尼改革
3.伯里克利改革
4.管仲改革
5.鲁国“初税亩”
梭伦改革与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都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但只是量变,没有达到质的变化,土地所有制并没有发生.故都没有促使社会性质的转变.
商鞅变法
大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①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②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变法的潮流.③军事:战争频繁.④文化:百家争鸣
背景: ①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③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④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废井田、开阡陌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统一度量衡
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
普遍推行县制
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制定秦律
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
“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
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成功的原因:①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②商鞅变法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地主阶级:变法保证了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特权.农民:奖励军功,有利于农民参与到政权中来,奖励耕织,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建立县制,且强调法治,使新法在地方得以顺利的贯彻执行.④良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
⑤有利条件: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⑥商鞅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历史作用:①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②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体评价:①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③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①北魏崛起并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实质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趋势②社会危机(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导致各族人民起义,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政治上的腐败和经济上的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发生.宗主督护制威胁中央集权,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推行均田制,
租调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①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②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③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掌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放; ①北魏吏治得到改善,②农民赋役负担减轻,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迁都洛阳
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移风易俗
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并巩固北魏统治.
成功的原因:①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和封建化趋势.②措施得当,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③不仅进行经济改革,而且重视文化习俗上的改革.④成功的关键原因在于改革能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并且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⑤孝文帝个人的胆略和卓识使得改革可以顺利推进.
特点:①改革深入到文化习俗等上层建筑方面,使他的改革能系列配套,比较全面.②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
影响:①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繁荣.②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③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王安石变法
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冗官、冗兵、冗费和每年给辽、西夏的岁币,使北宋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和辽、西夏政权的威胁产生了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使革新除弊成为朝野共识;庆历新政失败,原有问题得不到解决.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
目的:①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②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措施:富国之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强兵之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选官制度)
影响: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③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④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败因: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等等.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
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
背景:
①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
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
思想文化领域:垄断教育、思想、文化,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
②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是各国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政权与教权矛盾加深,天主教会成为各国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
④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强大冲击
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⑤宗教“异端”运动: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对宗教改革影响深远
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目的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时间 1517年开始
经过 1、开始:“九十五条论纲”
时间:1517年
意义:揭开了宗教改革开始的序幕,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
2、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提出其改革主张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
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4、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5、俗权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
6、建立本民族教会
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使德国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
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加尔文宗教改革
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时间 1536年开始
内容 主张 评价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7、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神职人员选举产生)
8、建立政教合一政权(教会监督国家、社会和家庭)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作用 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2、净化了社会风气
3、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5、国际性影响广泛,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限 镇压异端,判处异端死刑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5%8E%86%E5%8F%B2%E9%80%89%E4%BF%AE2%E7%9A%84%E5%86%85%E5%AE%B9&restype=-1&id=10000000&ty=0&patter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