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一生业绩...康熙是几岁杀鳌拜,几岁平三番,几岁收台湾的?...怎么都不一样啊?...汗...有没有一个可靠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19:26:54
康熙的一生业绩...康熙是几岁杀鳌拜,几岁平三番,几岁收台湾的?...怎么都不一样啊?...汗...有没有一个可靠的~

康熙的一生业绩...康熙是几岁杀鳌拜,几岁平三番,几岁收台湾的?...怎么都不一样啊?...汗...有没有一个可靠的~
康熙的一生业绩...
康熙是几岁杀鳌拜,几岁平三番,几岁收台湾的?
...怎么都不一样啊?...汗...有没有一个可靠的~

康熙的一生业绩...康熙是几岁杀鳌拜,几岁平三番,几岁收台湾的?...怎么都不一样啊?...汗...有没有一个可靠的~
14岁杀鳌拜,20岁平三藩,31岁统一台湾

康熙(1654—1722年),爱新觉罗,名玄烨,满族人,是清王朝第一代皇帝清世祖的第三个儿子。
8岁登基,14岁(1668年)亲政。
16岁(1668年)将鳌拜党羽收拾。清朝以皇帝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得到进一步加强,
27岁(1673-1681年), 经过8年战争,削平三藩。
30岁(1683年),台湾归属大清。
35岁(1689年),与沙俄签署《中...

全部展开

康熙(1654—1722年),爱新觉罗,名玄烨,满族人,是清王朝第一代皇帝清世祖的第三个儿子。
8岁登基,14岁(1668年)亲政。
16岁(1668年)将鳌拜党羽收拾。清朝以皇帝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得到进一步加强,
27岁(1673-1681年), 经过8年战争,削平三藩。
30岁(1683年),台湾归属大清。
35岁(1689年),与沙俄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
43岁(1690、1696、1697年)三次带兵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叛乱。

收起

他是有生之年做完这些事情地

应该是8岁杀鳌拜,其他的不太清楚了

康熙8岁(1661年)即位,14岁时亲政,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

全部展开

康熙8岁(1661年)即位,14岁时亲政,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满清初年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奎宁)、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进行了涉猎。康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数学修养最高的帝王,我们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数学名词就是他亲自命名翻译的。
康熙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件专制达到了顶峰。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收起

康熙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

全部展开

康熙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是18世纪前后中国出现的一位伟大的封建君主。就像他治理了61年的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一样,他本人就是满蒙汉三个民族的血缘与文化的杰作。
在与清廷关系密切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和孝庄皇太后的支持下,小小的玄烨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康熙”。
玄烨是个天份极高、坚韧顽强的少年,即位后每日读书长达数个时辰,以至学习过苦而呕血。16岁时,他以智慧和勇气设计铲除了专权跋扈的辅臣鳌拜,将皇权把握在自己手中。从此,他以超群的胆识和兼容并包的胸怀,开始治理被战争和鳌拜圈换土地的倒退政策破坏得伤痕累累的大地。
在康熙统治期间,解决了长达8年的吴三桂等 三藩的分裂战争,收复了被 郑经割据多年的台湾,驱逐了占据我国黑龙江地区的沙俄势力,签订《中俄尼布楚 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同时,又以出征蒙藏,平定准噶尔部蒙古贵族分裂势力的动乱,建立会盟制度和 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如治理黄淮河流,奖励垦荒,蠲免赋税,实行 “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编纂《明史》、 《全唐诗》等;在所有的文化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是他本人对西方科技的学习,他是中国古代唯一懂得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的皇帝。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官场腐败之风颇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病死于畅春园。 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圣祖。葬河北遵化清东陵 “景陵”。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九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
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

收起

14岁杀鳌拜,20岁平三藩,31岁统一台湾,44岁灭葛尔丹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

全部展开

清圣祖康熙,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清朝皇帝,康熙的称谓来自其年号。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佟妃之子。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卒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1661年-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是18世纪前后中国出现的一位伟大的封建君主。就像他治理了61年的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一样,他本人就是满蒙汉三个民族的血缘与文化的杰作。
在与清廷关系密切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和孝庄皇太后的支持下,小小的玄烨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康熙”。
玄烨是个天份极高、坚韧顽强的少年,即位后每日读书长达数个时辰,以至学习过苦而呕血。16岁时,他以智慧和勇气设计铲除了专权跋扈的辅臣鳌拜,将皇权把握在自己手中。从此,他以超群的胆识和兼容并包的胸怀,开始治理被战争和鳌拜圈换土地的倒退政策破坏得伤痕累累的大地。
在康熙统治期间,解决了长达8年的吴三桂等 三藩的分裂战争,收复了被 郑经割据多年的台湾,驱逐了占据我国黑龙江地区的沙俄势力,签订《中俄尼布楚 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同时,又以出征蒙藏,平定准噶尔部蒙古贵族分裂势力的动乱,建立会盟制度和 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如治理黄淮河流,奖励垦荒,蠲免赋税,实行 “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编纂《明史》、 《全唐诗》等;在所有的文化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是他本人对西方科技的学习,他是中国古代唯一懂得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的皇帝。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官场腐败之风颇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病死于畅春园。 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圣祖。葬河北遵化清东陵 “景陵”。
和玄烨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康熙继位时只有八岁,是顺治的第三子。顺治接受汤若望的意见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举行亲政仪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帮助下,在康熙九年赢得了与顾命大臣鳌拜的斗争,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并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
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
康熙也有保守的一面。他在统一台湾后开放了海禁,但是由于担心米谷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贸易。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还发生过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事件。
康熙十三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传位给胤禛的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四子弘历(未来的干隆帝)而传位于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无论如何,此一传位争议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奇案之一。
案语: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他在位之初,国家外有重患,内有沉疴;他离位之时,已入康乾盛世,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强盛的国家之一。可惜的是,他未将个人对西学的爱好转化为一种国家政策,他的子孙不失勤勉但一个比一个平庸,中国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走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收起

康熙即位之时,清朝处于虽然建立,但国家正百废待兴的局面。而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其后的遏必隆则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对权力最有野心的是鳌拜。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掌控朝政,鳌拜一方面拉拢遏必隆,一方面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萨哈。在处理朝政时,鳌拜十分专横...

全部展开

康熙即位之时,清朝处于虽然建立,但国家正百废待兴的局面。而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这四位辅政大臣,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其后的遏必隆则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对权力最有野心的是鳌拜。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掌控朝政,鳌拜一方面拉拢遏必隆,一方面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萨哈。在处理朝政时,鳌拜十分专横,根本不将康熙帝放在眼中。

康熙以退为进,在祖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避免与鳌拜发生正面冲突,一方面韬光养晦,专心学习治世本领,并寻找适当时机剪除鳌拜。
1667年6月,索尼去世。十二岁的康熙决心废除四大臣辅政体制,实行亲政。7月,实行亲政大典。不过,康熙虽然亲政,但原有辅政体制却未能发生变化。为了使康熙能够及早亲政,并迫使遏必隆和鳌拜也交出权力,苏克萨哈在康熙亲政第六天上书请求退隐。在康熙尚未做出反应之际,鳌拜罗织了24条罪状陷害苏克萨哈,并强迫康熙将其处死。清除了苏克萨哈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朝廷所有政事,均由其决断;对于康熙帝的有些诏令,他也敢公开抗旨。这些使康熙意识到该是剪除鳌拜的时候了。康熙考虑到鳌拜亲信党羽遍布朝野,所以决定设计将其铲除。
康熙一方面在表面上麻痹鳌拜,一方面选择一群身强力壮的少年练习扑击之术。1669年5月,康熙决定采取行动。他首先将鳌拜的党羽以各种名义派出,削弱鳌拜的势力,然后派人将鳌拜召入宫中擒获。鳌拜的党羽在此之后也被一一擒拿。
他下诏说:“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贯没拘禁。” 也就是说,鳌拜因立过许多战功,所以免于一死而终身监禁。对于其党羽也给予了不同的处罚。同时恢复了苏克萨哈的职位。这种措施稳定了满清的朝局。康熙剪除鳌拜后,废除了辅政体制,收回了朱批大权。自此才真正开始了亲政。
平定三藩: 所谓“三藩”,是指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自清初以来,他们各霸一方,形成几股割据势力。“三藩”都拥有大量武装。特别是吴三桂,“功最高,兵最强”,积极储将帅,习武备,使“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他们仗着自己日益壮大的力量,飞扬跋扈,不听约束,给满清以很大威胁。而且所耗军费巨大。
1673年三月,以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最后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
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并于次年派将率军进攻湖南,攻陷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布檄文,煽诱鼓动。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许多地方大员纷纷叛清。接着,福建耿精忠亦叛。在短短数月之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陷落,一时局面相当严重。随后,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相继反叛,变乱扩大到广东、江西和陕西、甘肃等省。
叛乱消息传到北京后,年轻的康熙帝对“三藩”之乱采取了坚决打击的措施。在康熙运筹帷幄的指挥下,康熙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八旗兵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康熙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
1676年(康熙十五年)十月,福建耿精忠在清军进攻下,被迫投降。广东的尚之信也于1677年投降。闽、粤以及江西都先后平复。1678年八月,吴三桂死,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1681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云贵悉平。
此次平叛的胜利,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满清的统一。
收复台湾: 在三藩刚刚平定不久,割据台湾的郑氏家族发生内乱。起因是1662年郑成功病逝后,其子郑经立。1681年,郑经死后,其部将冯锡范等杀死了郑氏的继承人,改立郑经次子克塽继承延平王位。郑克塽年幼,成为冯锡范的傀儡。 康熙在此情况下,决心为了国家统一收复台湾。1681年七月,康熙下诏“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与将军总督等统舟师进取澎湖、台湾”。
1683年,施琅率领战舰三百,精锐水师二万,进攻澎湖。经过七天激战,清军占领了澎湖。不久,郑克塽派人前来乞降,清军进驻台湾。
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凤山、诸罗),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在清朝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下,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
平定准噶尔叛乱: 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尔喀蒙古内部又分为扎萨克图、土谢图、车臣等三部。漠西厄鲁特蒙古内部又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清军入关之前,漠南蒙古就已归附清朝,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各部,也与清政府关系密切。
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从17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强盛起来。特别到噶尔丹为汗时期,势力更加强大。他不仅统治了厄鲁特四部,而且占领了天山南路各回城,势力达到青海、西藏地区。为了实现割据一方的野心,噶尔丹与正在对外扩张的沙俄勾结起来,于1688年春,对喀尔喀蒙古发动了突然进攻。在清政府的帮助下,噶尔丹暂时退兵。
1690年,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率二万多骑兵,向内蒙古大举进攻。 康熙帝曾先后于1690年,1696年和1697年三次亲征,耗费粮饷无数才打败了叛军。最后,噶尔丹染病死去。
噶尔丹叛乱被粉碎以后,喀尔喀蒙古各部又回到了原来的居住地。清政府设置将军和参赞大臣率兵驻守科布多和乌苏雅台等重镇,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地区的管理和统治。
此后,满清政府又先后平息了噶尔丹的侄子阿拉布坦的叛乱,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的叛乱和准部贵族阿睦尔撒纳在伊犁发动的叛乱。并改西宁卫为西宁府,设立青海办事大臣,分蒙古族为二十九旗,加强了对青海的管理;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参赞大臣、劣谟大臣、都统等,率兵分驻伊犁、塔城等地,巩固了对天山北路的统治。
遏制沙皇俄国的扩张:明末清初,沙俄在亚欧大陆上不断向东扩张,并于17世纪中期侵入了中国黑龙江地区。沙皇多次遣使来华,要求建立外交和通商关系,但因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等问题而遭到清政府拒绝。此外,由于清初国内尚未安定,所以直到17世纪80年代中期,康熙才对黑龙江地区的俄国据点雅克萨采取了有力的军事行动。
俄国因内外问题一时无力在东方大规模用兵,遂希望议和,被康熙接受。1689年,中俄订立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和近现代欧美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根据条约,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直达于海的外兴安岭为中俄边界,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土地的归属另行议定。这样,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被确认为中国的领土。此后,俄国多次派遣使节和商队来到北京,清政府还在北京建立了俄罗斯馆供俄人居住。

收起

生于1654年
1668年杀鳌拜
1673-1681年时三藩之乱
1684年收台湾
1689年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1697年葛尔丹之乱

16岁智擒鳌拜、19岁力撤三藩、34岁收复台湾

8岁杀鳌拜,26岁平三番(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35岁收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