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诗写一篇400字的文章用《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11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1 14:22:53
用古诗写一篇400字的文章用《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11

用古诗写一篇400字的文章用《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11
用古诗写一篇400字的文章
用《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11

用古诗写一篇400字的文章用《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 秋思》 11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

全部展开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收起

把意思写一遍就行了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

全部展开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这幅图画由两部分构成:
一、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
二、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画共18个字九个名词,其间无一虚词,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作者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让九种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阳的清辉之下,象电影镜头一样以“蒙太奇”的笔法在我们面前依次呈现,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深秋时节:几根枯藤缠绕着几颗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写出了一片萧飒悲凉的秋景,造成一种凄清衰颓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我们可以想象,昏鸦尚能有老树可归,而游子却漂泊无着,有家难归,其间该是何等的悲苦与无奈啊!接下来,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这一切,不能不令浪迹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在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烘托出沦落他乡的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乡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凄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肠寸断!一颗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在秋风中鲜血淋淋……
一支极为简短的小曲,表达了难以尽述的内蕴,形象地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1.简约与深细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来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处。《天净沙秋思》文字之精炼,也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自己去想像。这首小令,确实不愧为言简意丰、以少胜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作者没有写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写这些事物与游子活动的关系,但读者又可以想像得到,并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2.静景与动景相映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又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3.景色与情思相融
诗言志。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正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与“水”本无联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处,用江水东流之景,表达无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来是没有思想感情的,但当诗人把这些客观事物纳入审美的认识和感受之中,这些事物便被赋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了。“小桥流水人家”,不过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于一个图景之中时,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所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就是这个道理。《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同是夕阳——《天净沙·秋思》扩写
已经是进入古道的第三天了。
回首来时的路,弯弯曲曲的脚印已被风沙掩埋;翘首前方,与天相接的漫漫尘土,让我早已疲惫不堪的心都要碎了。
中午的太阳还像个火盆,狠毒地把火辣辣的光线射向地面。那时的土地仿佛火烧一般,沸腾的火焰熊熊燃烧着,要把我吞噬似的。而现在,她一下子乖巧了,和善了,温柔了,甚至变得有些可爱了。她轻盈的步履如蜻蜓点水般地跳跃着,舞蹈着。一缕缕红色的光洒在不远处的小山包上,像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它们,抚摸着它们午时被骄阳烧伤的伤口。
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的夕阳吗?往日温馨的画面又涌上脑海:我们的小屋座落在溪旁,门前便是一座小巧的石桥。每天,听着潺潺的流水哼着歌儿,再用心去感受它与石桥的窃窃私语。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和哥哥姐姐们一块儿去看斜阳,看她带着满心的欢喜轻轻地滑向山后,一抹一抹的余晖还在遥远的天际闪烁,最后看她离开,留下一串串金色的祝福……
可是无情的战争把我幸福快乐的生活击得体无完肤。一年的时间,我从家里最受疼爱的小儿子,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只能选择逃亡。陪着我的,也只有这匹日渐消瘦的马儿。
也就从那时起,夕阳在我的眼中,只是挂在枯败枝藤缠绕的、丑陋的乌鸦栖息的一棵老树一轮,让我心伤。
一切就像一场梦啊!马儿嘶鸣了一声,我这才回过神来,发现夕阳又变成了一只火红却玲珑剔透的玉盘,留在地上的部分仿佛一张美丽的嘴唇,吹着地平线这支巨大的箫,奏出的却是凄凉的西风乐章。
唉,望天涯,望断了天涯!
————————————————————————————————
这是一个寂寂的秋末的黄昏。
有悠悠的音乐从远方隐隐约约地传来: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不要问我为什么为什么流浪远方……
秋风秋雨愁煞人。雨已经停了,夕阳已渐西下,只在山顶留下半张无精打采的脸,无奈地看着这无精打采的人间。路边有一些孤独的树木神色黯然的垂着头,似乎想挣脱纠缠在身上一些蔫蔫的藤。枝上有乌鸦栖息,偶尔盘旋,空气中似乎也听得到鸦们沉重的喘息声。路边小河里的水干得差不多了,余留的一点儿也在无声的挣扎着。袅袅的炊烟提醒着行人这里还有人家,但那几间歪歪倒倒的小茅屋实在不能给这黄昏太多的温暖。小石桥趴在河上很多年了,似乎从来没有开心过。流水老了,石板也老了,小桥更老得像一个老态龙钟的百岁老人,经不起岁月的践踏了。只有那弯弯曲曲的古道,迈着沉重的步子,强打着精神通向远方。
离家已经多久,他记不清了,归家还有多远,他不知道。他只感觉自己好像已经在这条古道上行走了一千年一万年。西风已经寒人,他又打了一个冷战。马在他身下瑟瑟地发抖,抖得他的心也晃悠起来。马是如此地瘦了,他自己呢?他不敢看,也不敢想。西风又起了,他感觉到鬓边的发丝猖狂地飞舞着,他突然心酸起来:羁旅漂泊之人,不敢对镜啊!镜中又该有多少白发添啊!
走吧走吧,走在这黄尘古道上,走在春花秋月里,走在现实历史间。青春有多远?家乡有多远?理想又有多远?不去想吧,不去求吧。一天又要过去了,古道不尽,愁思不尽啊!在风中,在越来越昏暗凄冷的黄昏中,有一些句子,在他的心中突然得明晰起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故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点评:马致远的原作是一幅笔墨浅淡的山水画,笔墨有限而情思无限。我很佩服姚未来同学啊,他用心走了进去,他感受着一颗沧桑沉重的心,用真切的共鸣和丰富的想象作为色彩去填补了原曲中那些意永不能尽的空白。这份习作中,最美是拟人,最美是心情。无论是夕阳的无精打采的脸,还是强打精神的古道,无论是晃晃悠悠的心还是不敢对镜的脸,都是来自于对原文的细心真心的体悟啊! 】

收起

观沧海
沙滩延伸至大海,像是大海裸露的肌肤,,金黄细腻。顺着沙滩走向大海,将双脚沁入海水,人一下子就感觉到短暂与永恒的对比,一粟与沧海的悬殊。
于是想到那个古老的寓言:一只海龟去造访一只井底之蛙,未出过井口的青蛙想知道海龟居住的大海有多大,于是海龟告诉青蛙说大海很大,而这只未见过世面的青蛙便开始猜想着问海龟:你说大海大概只有我井的四分之一大吧。海龟眯着眼睛摇摇头...

全部展开

观沧海
沙滩延伸至大海,像是大海裸露的肌肤,,金黄细腻。顺着沙滩走向大海,将双脚沁入海水,人一下子就感觉到短暂与永恒的对比,一粟与沧海的悬殊。
于是想到那个古老的寓言:一只海龟去造访一只井底之蛙,未出过井口的青蛙想知道海龟居住的大海有多大,于是海龟告诉青蛙说大海很大,而这只未见过世面的青蛙便开始猜想着问海龟:你说大海大概只有我井的四分之一大吧。海龟眯着眼睛摇摇头。哦,那就是二分之一,青蛙睁大了眼睛。但海龟还是摇头不语。那么与我的井一样大呢?青蛙此时瞪圆了眼睛。但可怜的青蛙最终无法想象海龟居住的大海到底有多大,于是决定跟海龟一起去看大海。当它跟着海龟一同来到海边,面对无边无际辽阔的大海时不禁脑浆炸裂。
我们的局限有时也像那只井底青蛙一样幼稚而固执,常常会像这只青蛙一样用禁锢的、主观的、片面的、僵化的理念去对待问题和处理问题,于是就会被我们自己的感觉所蒙骗,将我们与宇宙隔绝。
远处的海水一浪一浪地冲过来,再缓缓地退下去,将踩在脚下的沙陶空带走,人还未来得及站稳,第二浪便又盖了过来。
涨潮时浪头更猛,翻掀起来的浪子有一米多高,看着那手拉着手排成一溜的浪墙像是喊着一、二、三,齐扑扑地压过来,而当它面对的却只是一片虚境时,那隆重的生命排场便又归于消退。抑或那浪墙是一排持箭待发的勇士,等张满弓力后才发现对面的敌手只是一片幻影,于是,那鼓足的士气便开始萎顿。
人就是这样静静的伫立在海边,心却停在了浪尖,随浪头起起伏伏,有时心好像快被海浪抛向无尽的虚空,当它惊叫一声,却发现自己已躺在了平坦的海面;有时当舒缓在摇曳的浪花里昏昏欲睡时,却猛然发现有触礁的危机。于是,学着将心潜藏起来,让它沉淀进大海,沉淀进宽坦的,无边无际的大海,便感觉到一种安全,一种归头,一种自信。
找一块岩石坐下来,却突然听到它发出一声沉闷的叹息。
“你好象很郁闷,比起欢快的海浪,你简直死气沉沉。”
“可以告诉我吗?假如你不介意。”
“我傲立海边,想阻止波浪的生起,不想反倒让它把我刻写得伤痕累累。当我每次用坚硬的肌肉去拦截海浪时,却总是被它撕扯得鲜血淋淋。”
“你为什么想去阻止海浪呢?它的生起难道不正常吗?”
“你认为是正常吗?那大浪疯狂地涌起难道是正常?”
“浪子再大,它终究是要回归到大海的啊,你这种带着对立情绪的搏击只能激起更大的浪,而你也只能为自己留下满目疮痍。”
岩石沉重地低垂着头,我不知道它是否听懂,只见远处的海浪一波一波地涌过来,再一波一波地平息下去,没有塑造的永恒。这就是它的本性吧,浪子天生的本性,但假如我们要强行改变它,就只会带来头上安头的痛苦。
由于对心性的无知,我们也常常用错误的理念引导行动,在感觉上计较、分别,在情绪上渲染、夸张,让原本简单、易解的事情变得复杂、难辨,于是一切的心计、盘算便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而焦虑、困惑便成为我们当时的状态,人们就是在这种混乱状态下轮回着自己的情绪。
心中的烦恼不也如这海中的大浪一样起灭不定,如果要执著它,我们就不仅仅要面对烦恼,还要面对由于烦恼而带给我们的无助,与无助留下的痛苦。这种夸张的感受会让我们滞留于坏情绪的深渊,那扩大的烦恼让我们无所适从,心绪难定,在这种迷惑中我们会感到永无出头之日,更有甚者便走向绝路。但如果我们能学会以一种宽坦,纾解的心去接纳这一切烦恼本然的生起,那么忽起忽灭的烦恼反而能自然地消融于自性的大海,让一切变得轻松,呈现出觉者的自在。
听,海浪的歌声不也一样美妙动听。

收起

黄昏,夕阳余辉挥撒大地
昔日如绿色流水瀑布一般的青藤早已枯萎,只剩下苟延残喘的枯枝败叶,夏青树早已老去,只剩下空心的树干,乌鸦一声声的鸣叫似乎在悲叹秋天到了,后,亦拍着瘦弱的翅膀飞向了模糊的天空。
一条不知何时建起的小桥在微微颤抖,流水不知疲倦地哗哗长流,看那稀稀疏疏的村居,炊烟袅袅,恐怕里面的人早已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饭了。
沿着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痴想着,是否能沿...

全部展开

黄昏,夕阳余辉挥撒大地
昔日如绿色流水瀑布一般的青藤早已枯萎,只剩下苟延残喘的枯枝败叶,夏青树早已老去,只剩下空心的树干,乌鸦一声声的鸣叫似乎在悲叹秋天到了,后,亦拍着瘦弱的翅膀飞向了模糊的天空。
一条不知何时建起的小桥在微微颤抖,流水不知疲倦地哗哗长流,看那稀稀疏疏的村居,炊烟袅袅,恐怕里面的人早已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饭了。
沿着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痴想着,是否能沿着这条小路回到自己的家呢?西风沿袭,寒意透心,这匹老马也似乎在这寒风中瑟瑟发抖。
不知不觉,夕阳已经看不见了,
伤心伤心复伤心,在天涯的人啊,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