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课外古诗中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4 09:39:34
六年级上册课外古诗中文

六年级上册课外古诗中文
六年级上册课外古诗
中文

六年级上册课外古诗中文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xuān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夜雨寄北[1]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2],巴山夜雨涨秋池[3].
  何当共剪西窗烛[4],却话巴山夜雨时[5].
  杜牧——《泊秦淮》唐
  烟花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李清照1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①,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那得清如许③? 为有源头活水④来.
  附上鉴赏
  一、《龟虽寿》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诗中“老骥伏枥”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全诗的韵调跌宕起伏,开头四句娓娓说理,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过故人庄》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写.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鲜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三、《夜雨寄北》是诗人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有人说是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来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所以说:“君问归期未有期.”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的羁旅之愁.诗人时刻盼望能速归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四、《泊秦淮》诗人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唐王朝建立后,虽然京城在长安,但秦淮河的情况仍然如昔.诗人夜泊秦淮,目睹红灯绿酒,耳闻笙歌艳曲,触景而生情,写了这首千年传诵的名篇.首句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月色迷朦,轻烟淡雾,笼罩寒水的图景.秦淮河的夜色是那样暗淡凄清,这就为全诗点染了环境,创造了气氛.第二句以“夜泊秦淮”点明上句所描写景物的具体地点,又以“近酒家”总领最后两句,并带出人物.后两句抒情,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这两句由“酒家”引出“商女”,由“商女”引出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声;由视觉到听觉,叙事中抒情,抒情中议论.诗人鞭挞的对象不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梦死,不管天下安危的达官贵人,同时诗人感时忧国之情也不言自明.
  五、《浣溪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去年天气”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下片融情于景,“无可奈何”二句,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
  七、《如梦令》寥寥数语,句句含有深意.“常记”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当时饮酒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作者十分愉快的游赏.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八、《观书有感》是朱熹的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诗的寓意多么深刻!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