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练习选择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22:58:01
求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练习选择题

求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练习选择题
求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练习选择题

求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练习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这主要是指"新政"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没有避免国有化的形式 D.不能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3.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4. 罗斯福新政印证了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国家来总揽”
D.“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5. 罗领福新政的根本特点是
A.一定程度上的国有化措施 B.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
C.整顿金融和削减农业生产 D.对工业生产加强计划和指导
6. 罗斯福在新政中解决农业危机的主要办法是
A.限制价格水平,鼓励市场竞争 B.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农业出口
C.调整生产结构,稳定产品价格 D.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农业产量
7. 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B.争取工人支持,恢复工业生产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8. 罗斯福政府在田纳西河流域兴建一系列工程的首要目的是
A.促进田纳西河流域粮食生产的发展 B.发展田纳西河流域水上运输业
C.发展田纳西河流域的电力事业 D.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增加就业
9.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政策不包括
  A.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   B.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C.调整农产品结构     D.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10.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1. 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下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12. 罗斯福新政时,美元贬值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
A.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核心措施 B.稳定了世界经济形势
C.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直接提高了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
13.(2007广东单科)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4.(2007四川文综)“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15.(2007海南历史)“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
二.单选题
1.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B.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
C.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这主要是指"新政"
A.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B.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没有避免国有化的形式 D.不能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3.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4. 罗斯福新政印证了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式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是最可怕的事情”
C.“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国家来总揽”
D.“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5. 罗领福新政的根本特点是
A.一定程度上的国有化措施 B.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
C.整顿金融和削减农业生产 D.对工业生产加强计划和指导
6. 罗斯福在新政中解决农业危机的主要办法是
A.限制价格水平,鼓励市场竞争 B.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农业出口
C.调整生产结构,稳定产品价格 D.修建水利设施,提高农业产量
7. 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B.争取工人支持,恢复工业生产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8. 罗斯福政府在田纳西河流域兴建一系列工程的首要目的是
A.促进田纳西河流域粮食生产的发展 B.发展田纳西河流域水上运输业
C.发展田纳西河流域的电力事业 D.通过以工代赈方式,增加就业
9.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的政策不包括
  A.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   B.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C.调整农产品结构     D.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10.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
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 B.促进农业发展以摆脱经济危机
C.兴修水利以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11. 同学们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下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
C.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
12. 罗斯福新政时,美元贬值成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这一措施
A.是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最核心措施 B.稳定了世界经济形势
C.推动了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D.直接提高了国内人民的消费能力
13.(2007广东单科)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14.(2007四川文综)“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15.(2007海南历史)“政府应该用税收手段把富人的收人再次分配给穷人”.这一主张属于
A.人文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
三、选择题
十月革命胜利后,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维埃俄国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请回答1~2题.
1.列宁指出,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问题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关系到
A.使农民获得彻底解放 B.巩固工农联盟
C.避免农民倒向资产阶级方面 D.小农的经济利益
2.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是一种恐怖政策 B.是一种应急措施
C.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D.没有发挥积极作用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请回答3~5题.
3.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5.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最符合当时社会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
C.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在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逐步形成了斯大林体制.请回答6~8题.
6、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
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7.下列关于苏联农业集体化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变化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8、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在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的形势下形成的 ②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③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④它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它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