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体现了辛亥革命什么精神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6:14:49
敢为人先体现了辛亥革命什么精神

敢为人先体现了辛亥革命什么精神
敢为人先体现了辛亥革命什么精神

敢为人先体现了辛亥革命什么精神
浩气长存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精神永垂不朽与天地共存
  福建省永春县仙夹镇东里村口西坊门牌前道路边之遮阳雨亭“ 侨光亭”,旁两株大樟木树荫下,竖立著一块苍翠有劲的石碑,刻著“ 旌义状 ”,碑文为:“郑玉指先生”於开国之始,宣扬大义,不遗馀力,特给旌义状,奕代後民,永多厥义,此旌.开国元年三月初一日.
  见证福建华侨参加辛亥革命之艰辛历程,抛头颅,洒热血之史实经历永铭史册,深获 国父孙中山先生一再称赞 “ 华侨乃革命之母 ”一语道破南洋华侨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所作奉献牺牲的荣誉与颂扬.
  南洋华侨和留学生不仅出资出力并协同载运武器至广州,冒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抛头胪,洒热血之决心,「置个人生死於度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之忠节与使命,筹谋策动图划黄花岗起义,欲图早日建立以 国父孙中山先生卓著“ 三民主义 ”为蓝本的民有、民治、民享之“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宪政体制为治国纲要,创立包含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新中国,共造全民之福祉福泽.
  1911年3月,武汉新军各标营均已经建立起文学社的组织,共进会主要集中於新军八镇第16协第32标等发展会员,於武昌起义前已经有5000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学社和共进会,约占新兵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文学社和共进会是新兴知识阶层的革命组织,新军士兵是发动革命的潜在力量,文学社和共进会一直秘密联络吸收新军作为日後发动起义的工作对象.
  1911年4月27日〈宣统三年农历3月29日〉,以赵声、黄兴所率领包括闽粤华侨日侨和留学生共百馀人在广州起义攻入广州总督府衙与清军展开激烈进行殊死战巷战,惊天地泣鬼神,但最终因力量分散而失败.最後收殓到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於黄花岗,并特建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以资缅怀纪念等革命烈士.
  是役也,起义中牺牲者同志包含广东籍四十人,福建籍二十人,广西籍六人,四川籍三人,安徽籍三人,其中华侨烈士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及日侨一人共计卅人占三分之一强,足见南洋华侨对中国民主革命,不仅是出资出力而已,甚至已到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步,令人景仰永垂青史,道出 国父孙中山先生所言 “ 华侨乃革命之母 ”始於武昌辛亥双十起义 ”革命成功百年後,见证南洋华侨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所作奉献牺牲的荣誉与与称赞,永铭史迹千秋颂扬.
  但实际牺牲者为八十六人因故未能入殓入名,足见战斗之惨烈,且牺牲者赵声为领导者之一,其他如喻培伦、林文、林觉民、方声洞皆为同盟会南洋精英,其中华侨烈士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计二十九人,含日侨一人共计卅人.来自马来西亚槟城有罗仲霍、周华、李雁南和陈文褒等人,来自马来西亚霹雳州李炳辉、郭继枚、余东雄等人.
  值得一提南洋华侨和留学生牺牲者占有二十九人,其中尚有支持中国革命的日侨一人,共计三十人,占参与革命牺牲者三分之一强,“ 黄花岗之役 ”举世震惊,然列强已知晓清廷气数已尽,黄花岗之役虽终告失败,其历史意义及目标,明显已影响了全中国人民决心,欲图推翻腐化无能的清朝政府,同时有志之士业已著手规划建立一个“三民主义”为建国蓝本与“主权在民”之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宪政体制,彻底推翻君主立宪之封建专制,以奠定日後“ 武昌辛亥双十起义 ”成功之基础.
  黄花岗起义失败後,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骨干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新军为中心的湖北地区,再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秘密决议联合革命党人的努力,与袁世凯新军力量及北洋军阀等密商协议反制清廷,终於在1911年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具有新时代、新潮流之历史性意义的武昌起义.代表新中国全民风起云涌的革命性成功胜利,使腐化清朝走向穷途末路一途,开创诞生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国父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对支持革命的有功人员和华侨论功嘉奖,郑玉指先生荣获 国父孙中山先生颁发的“ 旌义状 ”原为一只状纸,惟此“ 旌义状 ”,更显其特殊之历史意义,并於民国年间专勒於“旌义状碑”,并特置立於郑玉指先生家乡,福建省永春县仙夹镇东里村口西坊门牌前道路边,有两株大樟树荫旁遮阳雨亭“ 侨光亭 ”.
  永春华侨郑玉指先生於北马来西亚槟榔屿期间,不胜积极追随 国父孙文中山先生倡导实施三民主义之建国最高指导原则,即为“ 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 “ 民族自救” “ 建立民国” “ 平均地权”“ 涨价归公”等六大目标指示,冒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之决心,共谋积极参与早日推翻贪污腐败无能的清帝国,有志之士其精神与天地长存,随即密集召开筹谋策动图划会议,欲图建立以“ 三民主义 ”为蓝本的民有、民治、民享之“ 主权在民 ”的民主共和国宪政体制,包含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的新中国共造全民之福祉福泽.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仙夹镇东里村郑氏後裔子孙郑德泉谨写於2012年纪念百年辛亥革命成功永存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