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22:31:58
如何评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散文

如何评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散文
如何评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散文

如何评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散文
从《荷塘月色》看朱自清散文的特色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我国优秀的散文作家这一.他的文章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既不流于险浅,也很少华丽的铺排与藻饰.韩愈说“唯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去陈言不容易,要做到既新鲜又朴实自然就更不容易.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能够在朴素自然的风格中创立新意,于平淡之中见神奇.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
  朱自清写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背影》运用质朴、鲜明和细腻的文字,洋溢出一股诚挚而又深沉的感情.朱自清先生在《背影》序中认为,当时“就散文而论散文”,在艺术风采方面表现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炼,或流动,或含蓄”,它们“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其实他自己的散文就都在不同程度上显露出这些缤纷的艺术风采.如果说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表现了他的散文最为成熟优秀的一面,那么《荷塘月色》就是表现出他的散文的优点与不足,更全面地代表他的艺术创作的逐渐成熟过程.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柔华美的文章.夏夜眠眠,但作者的心出奇的无宁,院里乘凉,还不够.他要出门去,去走那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尽管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黑夜都无人问津,但有月光就够了,有荷塘美月陪伴就足矣.作者是一个爱自然、喜静爱闹、爱人生的人.但他自由幻想.零星的白花,作者认为是碧星、是美人、是明珠.因缕缕清香、为凝波碧痕、及灿灿月光脉脉淡云,作者平白如话,用毫无雕琢之感的文字,举手宁静,拥揽清新.在“求静”中作者“找”寻到了静,“阴阴的,隐隐约约,没精打采”,作者就不由得想到了《采莲赋》.紧接着又想起了《西洲曲》.其中作者获得了片刻的静,最终还是回到喧闹中去了.作者不仅写出了月光下荷塘的特有风韵,形容得极美,而且在蝉声与蛙声的衬托下,更突出了清净幽深的气氛,把人引到往古的遐想,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表现出作者在此特定环境中的心情,真正做到了情与景、诗与画的自然融合.
  朱自清先生早期散文思想内容的进步倾向,形成了艺术上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他对散文创作的基本主张是:提倡写实,要求深入观察生活,崇尚革新,主张“文以载道”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相应地,在表现手法上,他提倡精雕细琢,工笔和细针密线.《荷塘月色》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
首先,《荷塘月色》一文表现了他严谨精美的结构特色.《荷塘月色》以“一路行去”为线索,从小路到荷塘,到伫立环顾,到神往凝思,形成明显的空间顺序,使各层情景得到步步深化,使内心感受得到充分显示,结构布局上的严谨精美,为细致的描写和简炼的表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功地表达出作品主题和作者的复杂情绪,同时,有些部分松动,有些部分精炼,两者互相配合互相调剂,做到疏密相间,呼吸自如,更是朱自清先生散文结构上严谨精美特色的高度表现.
  再者,《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先生散文的高度的和谐和特有的美感.在多种色彩,多种情调中呈现着和谐统一.《荷塘月色》中顺着“一路行来,伫立凝思”这条线索,描绘着小路荷塘、叶、花、香、月、树、雾、山,色彩是多种的,情态是多种的,情态和角度也各各不同,但都扣住一个“淡”字的韵味;蛙声蝉声的对衬,酣眠小睡的比喻,情景也交融在这个“淡”字上;而这种集中烘托出来的“淡”字韵味,正好跟作品内容“偷来的片刻逍遥”的情态丝丝入扣,吻合无间.收到巨大的感染效果.他的散文的特有美感体现在他那朴素的用语上,风华从朴素中出来,幽默从忠厚中出来,淳厚从平淡中出来.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描绘月光如流水般照着荷花和荷叶用“泻”字;青雾弥漫着荷塘用“浮”字,而荷叶拥挤的情景用“挨”字,还有用“田田”形容叶子的鲜绿茂盛,用“亭亭”比喻荷叶直立之状态,几个生动而又纯朴的词语将月光、青雾、荷叶的动态和情态写活了.他还十分注意遣词造句的形象性,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新颖的比喻,唤起读者的联想.
  朱自清先生以他那深入观察,精雕细琢的写实态度形成了他文章细致的纹路和严谨的结构.他对所写的景物都经过认真的观察和体验,他对《荷塘月色》中提到的月夜蝉声,是几经观察推敲而后确定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准确地把握描写对象的具体特征,以至细微的变化,然后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此外,他在艺术上是追求不断创新的,从而取得了高度和谐统一的风格.在继承我国散文的优秀传统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创造,使符合表现“五四”以后时代的趋向作者思浅情绪的要求,特别是在情景交融手法上,达到了极细极妙的程度,用来抒写知识青年的微妙情绪,描绘旧时代人们枯寂命运,加强对半封建社会的揶揄和批判,正是在这基础上凝成了清新委婉,漂亮缜密的独特风格,正如《文心雕龙.丽辞篇》所说的“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更丰”,闪耀着逗人的艺术精光.
  文学艺术大师的杰出成就与某些不足之共存,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朱自清也不例外,关于这一点,十分欣赏他的叶圣陶先生作了十分客观的评价,他一方面认为,“现在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另一方面又严肃认真地指出,“他的早期作品如《匆匆》、《荷塘月色》都有点做作,太过注意修辞,见得不怎样自然”.在真正称得上是艺术创作的繁复运转过程中,长处的确是与不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朱自清先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长处与不足,是有着更为深刻的思想文化背景方面的原因.由于他“中和主义”的人生观,又秉承了中国文人“温柔敦厚”的传统,形成了他特有的审美趣味,便于工作他的早期散文大都保持了那么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怨,总是迷恋于笔底的“余香”和“回味”.跟小资产阶级的温情主义、超然观点是分不开的,但就其“写真实”“真挚亲切”这方面来看,无疑是应该给予肯定的.对于朱自清先生的这些不足,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为了要在新旧文学的转型期内获得更为广大的读者,就得跟他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散文进行竞赛,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也并非做不到,因此就特别提倡那和旧文章相合之点.像这样在艺术上处于同一层次较量的做法,自然就易于较多地注意艺术技巧的追求,却不自学地淡化了对于思想冲力的追求.而离开具有强烈辐射性的思想冲力,艺术意识的更新自然就不容易迸发出来.这不单单是朱自清先生的不足,而是整个时代的不足.
  朱自清有些散文,除了不能充分自觉地超越传统不足外,还表现于他在思想方面的追求,在不断和艰苦地走向切实和广阔的人生道路时,在艺术表现上却又丢失了不少浓郁的个性和审美追求.在《荷塘月色》这篇写景抒情散文里,朱自清先诉说自己的不宁的心境,然后描写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这是作者的个性流露,而在《欧游杂记》中,虽然文字更为冼炼和纯熟,但却大大地减少了前期散文的感情色彩和独特个性.
  朱自清先生是诗人、散文家,同时也是学者和杰出的民主战士.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辛勤耕耘的一生.在创作,他的散文委婉细致,意境清清优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不仅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也推动了新文学运动的白话散文的发展;在学术领域里,他是文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位孤军奋战的前驱.在将来的文学创作里,朱自清先生对我们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他的散文,给我们开出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久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
  作者:流浪的星星
  http://blog.stnn.cc/sanersbook/Efp_Bl_100072099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