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期、中期的统治危机(简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30 09:30:45
北宋前期、中期的统治危机(简答)

北宋前期、中期的统治危机(简答)
北宋前期、中期的统治危机(简答)

北宋前期、中期的统治危机(简答)
淳化四年(993)二月 ,王小波在永康军青城县(今四川都江堰市南)发动了武装反抗斗争(见王小波、李顺起义).宋仁宗、英宗时,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士兵斗争在各地陆续爆发.北宋中期庞大、腐败的军队和官僚机构已成为中央政权的沉重负担.宋代用来养兵的费用,竟达全国财政收入总数的十分之七八.宋真宗对辽和议后,兵士平时缺少训练,不识战阵,习于骄惰.宋代官僚机构日益庞大,通过恩荫(任子)、科举、进纳、军功、胥吏出职等途径入仕者不断增加.在庞大的官僚机构中,一切因循守旧,腐朽的官气和暮气笼罩着整个宋朝政府.同时,大臣们竞相广市田宅,争求重利,文武百官无不仿效 .冗兵、冗官,加上最高统治集团的大肆挥霍,使宋朝的财政危机日益加深.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前 期:辽;继承人问题;天下粗定,部分地区统治不稳定
前中期:辽;天书迷信带来的一系列恶劣影响;土地问题;三冗出现端倪
中 期:西夏;朝廷内部文臣党争;朝政因循守旧;三冗;武备不振;(土地问题)

前期(公元960年-公元997年)即宋太祖、宋太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北宋统治者除了致力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外,着重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以确保宋朝统治长治久安。其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一是军制改革。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军队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将帅常调,以防...

全部展开

前期(公元960年-公元997年)即宋太祖、宋太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北宋统治者除了致力于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之外,着重在政治、军事和经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以确保宋朝统治长治久安。其主要的改革措施有:一是军制改革。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军队实行更戍法,定期换防,将帅常调,以防止官兵「亲党胶固」。二是行政改革。宰相下设数名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以分其军、政、财三权,使宰相无法独揽大权。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采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从地方调回都城任闲职,其原领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对朝廷负责。规定地方财政每年赋税收入,除支度给用外,凡属钱币之类,「悉辇送京师」。经过改革,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这对政治稳定,结束分裂局面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高度中央集权也带来「强干弱枝」,地方权宪太小,军队战斗力削弱等消极后果。

中期(公元998年-公元1099年)即宋真宗至宋哲宗统治时期。这一时期是北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由于实施两税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经济制度,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的增加,垦田面积的扩大,铁制工具制作进步,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倍增等等。据统计,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北宋户籍上有523万多户,而到宋仁宗嘉八年(公元1063年),北宋户数已逾1246万多户。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而至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增至5.2亿多亩。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北宋的造船、矿冶、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在生产规模和技术上都超过了前代。商业市场打破了旧的格局,大小城镇贸易盛况空前,纸币的出现及广泛使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时期也是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期。尤其是闻名于世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在这个阶段。然而,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的时期。军队数量猛增,官僚机构庞大,土地兼并加剧,使国家财政连年亏空,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对此,宋朝政府也试图进行改革,以扭转危机四伏的局面。北宋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和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结果,两次改革收效甚微,北宋逐步走向衰落。

收起

宋代的农民起义都是小规模的,真正构成宋朝危机的主要是外患,辽金蒙古一个接一个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