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年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6:57:28
清代年表

清代年表
清代年表

清代年表
1583年,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开始统一女真各
  部的战争.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称汗,国号曰大金,史称后金,
  年号天命,定都于赫图阿拉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由发动叛乱.同年,爆发了萨尔
  浒之战.
  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
  1625年,后金迁都沈阳.
  1635年,太宗皇太极废除女真族名,正式定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金」为「大清」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开始,至1642年结束.明将洪承畴降清.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在景山吊死.明朝覆灭.同年,
  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明宗室福王、鲁王、唐王、桂王先后建立南
  明政权(1644~1661年)抗清.
  1661年,郑成功据台湾反清.同年,永历帝(桂王)被俘,南明政权
  告终.
  1662年永历帝于昆明遇害.
  1673年,康煕帝下令削藩,三藩之乱爆发,至1681年被平定.
  1683年,清军攻台湾,郑氏投降,中华全境统一.
  1685年至1686,清军于俄军两度雅克萨之战,清军大捷.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两国边界.
  1690年1723年间,康煕帝屡征准噶尔、青海.平定新疆叛乱.
  1712年,清政府宣布此年(康熙50年)以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
  1723年,清政府宣布开豁乐户贱籍的,大批明朝永乐时代遭到迫害
  的建文忠臣女性后代得以从良.
  1747年,乾隆帝开始征伐藏边回疆等地,自记「十全武功」.征伐
  直到1792年结束.
  1760年,乾隆拟「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碑」, 1776年,清乾隆
  四十一年,清朝人口达31150万.同年,乾隆帝开始宠信和珅,使
  清朝步入中衰.
  1782 年,《四库全书》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
  后章程二十九条』.同年,英使马嘎尔尼来华,要求开放贸易被拒
  .
  1796年,川陕白莲教起事,至1805年平定.
  1813年,英使马嘎尔尼第二次来华亦无功.
  1820年,清嘉庆二十五年,清朝人口达38310万
  1839年,林则徐于虎门销毁鸦片.
  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0~1842年).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英占香港岛,开放五口通商.
  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同年,洪秀
  全创立拜上帝会.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订立.
  1851年,清咸丰元年,清朝人口达43610万.同年,拜上帝会在广
  金田村起事,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太平军攻入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并颁《天朝田亩
  制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4860)爆发.英法联军侵华.同年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渐趋败亡.
  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清廷与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又与
  俄签订《瑷珲条约》.
  1859年,英法联军再次入侵中国,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攻陷北京.中英、中法、中我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8月咸丰在热河驾崩.11月1日,辛酉政变,慈禧太后登上
  中国政治舞台.同年,洋务运动(1861~1894年)开始,创办军事工
  业、实业,编练陆海军设西式学堂. 1864年,洪秀全病死,清军
  攻入南京,太平天国败亡.同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3年,中法战争(1883~1885年)爆发, 1885年,中法签订《越
  南条约》,法占领越南.
  1888年,清廷建立北洋水师,加强军备,巩固海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爆发.同年,孙中山在檀香
  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俄法德三
  国干涉还辽.同年,洋务运动宣告终结.
  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此后列强纷纷在华租借港湾,划分势
  力范围.
  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沙俄占旅顺及大连.
  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等推动宣布“戊戌变法”,同年9月
  ,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又称“百日维新”.
  1899年,义和团兴起,在山东各地杀教士、教民.
  1900年,6月21日,慈禧对全世界宣战.8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北
  京.同年,兴中会惠州起义失败.
  1901年,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清廷下令筹
  划新政.
  1905年,清政府罢科举,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同年,孙中山创
  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至1908年,同盟会发动
  六次起事均失败.
  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先后驾崩;宣统帝即位.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事未成;5月清攻府宣布铁路国有,引起保路
  风潮;10月武昌起义,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史称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
  位,清朝统治被推翻.
  ----------------
  清朝十二位皇帝简介
  太祖(努尔哈赤)
  公元1559年--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
  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
  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自中称王”.万历
  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
  (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
  年代大事:包衣奴,萨尔浒之战,移宫案,红丸案,宁远之战
  公元1627年登基
  公元1643年去位
  太宗(皇太极)
  公元1592年--公元1643年(在位16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
  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
  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
  .庙号“太宗”.
  年代大事:袁崇焕之死,徐霞客游记,松锦之战,济南屠城
  公元1643年登基
  公元1661年去位
  世祖(福临)
  公元1638年--公元1661年(在位18年)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
  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
  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年代大事: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李自成败亡,
  公元1661年登基
  公元1722年去世
  圣祖(玄烨)
  公元1654年--公元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
  ).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年代大事: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三藩,尼布楚条约,三征噶尔丹,聊
  斋志异,柳条边,迁海令,明史案,南山集案
  公元1722年登基
  公元1735年去世
  世宗(胤祯)
  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
  ,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年代大事:恰克图条约,年羹尧案,查嗣庭案,吕留良案,屈大均案
  公元1735年登基
  公元1795年去世
  高宗(弘历)
  公元1711年--公元1799年(在位60年)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
  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
  岁.
  年代大事:四库全书,文字狱,胡中藻狱,徐述夔案,尹嘉铨案
  公元1796年登基
  公元1820年去位
  仁宗(颙琰)
  公元1760年--公元1820年(在位24年)
  嘉庆帝颙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
  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
  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年代大事: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
  公元1821年登基
  公元1850年去位
  宣宗(旻宁)
  公元1782年--公元1850年(在位29年)
  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
  .
  年代大事: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公元1850年登基
  公元1861年去位
  文宗(奕詝)
  公元1831年--公元1861年(在位11年)
  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
  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公元1861年登基
  年代大事: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太平天国起义,天地会起义,小刀
  会起义,捻军起义
  公元1875年去位
  穆宗(载淳)
  公元1856年--公元1875年(在位14年)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
  .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年代大事:垂帘听政,慈禧,同治中兴,
  公元1874年
  公元1908年去位
  德宗(载湉)
  公元1871年--公元1908年(在位34年)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
  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
  年病死,终年38岁.
  年代大事: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公元1908年登基
  公元1911年去位
  宣统帝(溥仪)
  公元1906年--公元1967年(在位3年)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
  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
  年代大事: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登基时间:1909
  去位时间:1912
  历史名人的对清朝的评价
  钱穆的观点:近代国学、历史学家、教育家钱穆在其作品《中国历
  代政治得失》中,提出清代政治最大的弊病为部族政治.钱穆这样
  写道:「尤其是清代,可说全没有制度.它所有的制度,都是根据
  著明代,而在明代的制度里,再加上他们许多的私心.这种私心,
  可说是一种「部族政权」的私心.一切有满洲部族的私心处罚,所
  以全只有法术,更不见制度. ……总之清代在制度上,实在也没
  有几项值得我们今天之再称道.
  章太炎的观点:近代国学大家、思想家、民族主义革命家章太炎认
  为「满清和蒙元」的历史应该归到「四夷列传」,并写有《正仇满
  论》中间诸如「进不知政退不知农商」、「无一不足以丧吾大陆」
  等观点.
  孙中山的观点:国父之所推翻满清政权,主要是由于其看明白了满
  清政权非法性,他曾列举如下基本十一条罪状:
  在满清二百六十年的统治之下,我们遭受到无数的虐待,举其主要
  者如下:(一)满洲人的行政措施,都是为了他们的私利,并不是
  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 (二)他们阻碍我们在智力方面和物质方
  面的发展.(三)他们把我们作为被征服了的种族来对待,不给我
  们平等的权利与权益. (四)他们侵犯我们不可让与的生存权、
  自由权和财产权.(五)他们自己从事于、或者纵容官场中的贪污
  与行贿. (六)他们压制言论自由. (七)他们禁止结社自由.
  (八)他们不经我们的同意而向我们徵征收沉重的苛捐杂税. (
  九)在审讯被指控为犯罪之人时,他们使用最野蛮的酷刑拷打,逼
  取口供.(十)他们不依照适当的法律程式而剥夺我们的各种权利
  .(十一)他们不能依责保护其管辖范围内所有居民的生命与财产
  .
  清朝时期卖国条约一览表
  1858年[咸丰八年] 5月28日,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时,
  用武力迫 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的 "中俄瑷珲条约".清方由黑龙江
  将军 "奕山"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签订.从此
  我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馀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
  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
  为中俄共管.昔,瑷珲城方圆五公里,有内外用松木制成的城墙,
  两木之间填入黄 土.高约六米,有深护城河.当年约有人口四万
  多,其中商人约叁千多人.目前只馀余留下一颗松树,称"见证松"
  ,让后人凭吊.积弱的清王朝前后签定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
  耻条约,其中四十多个条约影响深重.
  满清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1. 中英 广州和约 余保纯 六百七十万两 27-5-1841;
  2. 中英 南京条约 耆英,伊布里 二千一百万两 29-8-1842;
  3. 中英 南京条约补充条款 耆英 22-7-1843;
  4. 中英 虎门条约 耆英 8-10-1843;
  5. 中美 望厦条约 耆英 3-7-1844;
  6. 中法 黄埔条约 耆英 24-10-1844;
  7. 中俄 瑗珲条约 奕山 六十万方公里 28-5-1858;
  8. 中俄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3-6-1858;
  9. 中美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18-6-1858;
  10. 中英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6-6-1858;
  11. 中法 天津条约 桂良,花沙纳 27-6-1858;
  12. 中英 天津条约补充 桂良 8-11-1858;
  13. 中英 北京条约奕欣 一千叁百万两 24-10-1860;
  14. 中法 北京条约 奕欣 25-10-1860;
  15. 中俄 北京条约奕欣 四十多万方公里? 4-11-1860;
  16. 中俄 勘分西北界约记 明谊 四十四万方公里 10-7-1864
  ;
  17. 中美 增续条约 前美公使蒲安臣 7-28-1868;
  18. 中英 新修条约普后章程 不详 23-10-1869;
  19. 中日 修好条约李鸿章 13-8-1871;
  20. 中日 北京条约 奕欣 31-10-1874;
  21. 中英 烟台条约李鸿章 13-9-1876;
  22. 中俄 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 2-10-1879;
  23. 中俄 伊黎条约 曾纪泽 七万方公里 二百八十万两 24-
  2-1881;
  24. 中法 会议简明条款 李鸿章 11-5-1884;
  25. 中日 天津条约 李鸿章 18-4-1885;
  26. 中法 新约李鸿章 9-6-1885;
  27. 中英 烟台条约 续增条约 不详 9-6-1885;
  28. 中葡 北京条约 奕□ 1-12-1887;
  29. 中英 印藏条约升泰 17-3-1890;
  30. 中美 华工条约 杨儒 7-3-1894;
  31. 中日 马关条约 李鸿章 二亿两 7-4-1895;
  32. 中日 辽南条约 李鸿章 叁千万两 8-11-1895;
  33. 中俄 密约 李鸿章 3-6-1896;
  34. 中德 胶澳租借条约 李鸿章 6-3-1896;
  35. 中英 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李鸿章 9-6-1898;
  36.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李鸿章 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 7-
  9-1901;
  37. 中英 续定印藏条约 罗生戛尔曾 7-9-1904;
  38. 中日 会议[满州善后条约] 22-12-1905;
  附录:
  一. 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一两,
  卅九年还清,年率四厘,母子利息,共约十亿两库平银.另加民间
  赔款二千多万两.以关税,盐税作保.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
  内工业倍受摧残.
  二. 以上是我所能收集到的较为重要的条约资料.
  三. 中美增续条约是美前公使蒲安臣未经中国政府同意而私自
  签定的,当时他任中国顾问.
  四. 更须估计当时货币的购买力,如以现时货币计算,可能是
  百倍或千倍之巨.
  五. 列强所强加于中国的灾难是无限的,敬希同胞慎思.
  六. 根据瑷珲历史陈列馆的档案,在北京条约中失去领土四十
  馀万方公里.外蒙未分界中有廿馀万方公里被强夺.加上外蒙的独
  立,中国共失领土约叁百卅馀万方公里.
  七. 根据辞海记载:根据北京条约的内容,才有勘分西北界记
  约.故两条约中的失地只一次,即四十四万平方公里 (不知那一项
  符合史实).
  损失最大,掠夺最残酷的主要条约具体内容:
  1.中英南京条约
  强占香港.
  勒索钜款.中国赔偿英国鸦片烟价600万元、商欠300万元、军
  费1200万元,共2100万元(广州「赎城费」600万元不包括在内)
  ,分4年付清.
  五口通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在五口有权驻领事等官员,商人可以自由
  通商,不受只准清政府指定的「行商」进行贸易的限制.
  控制关税.
  领事裁判权.《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凡是英国人与中国人发
  生「交涉词讼」,或在中国领土上犯罪,其如何定罪,「由英国议
  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中国官员无权依
  据中国法律进行判处.
  片面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应该是缔约国双方的对等权利.
  但在中英不平等条约里,却只规定了缔约外国能够片面享受最惠国
  待遇.《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
  英人一体均沾」.
  2.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人可以到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港口贸易或
  居住,并且淮许美国兵舰进入中国海港.
  美国货进出口,中国海关收税必须和美国领事商议.
  美国人在华犯法,「中国官员不得过问.」
  容许美国人在五口「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院、礼拜堂及殡葬之
  处.」
  3.中英法俄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驻北京
  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
  (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
  岸
  中国海关雇用外人
  外国人可在中国传教、游历通商
  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
  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4.中英法俄北京条约
  开天津为商埠
  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发还天主教资产
  对英、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
  5.中俄瑷珲条约
  中、俄两国以黑龙江及额尔古纳河为界,以北属俄国,以南属
  中国.
  黑龙江下游以南、乌苏里江以东直至鄂霍次克海沿岸之地,由
  原属中国所有改为中、俄两国共管.
  俄国船只在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上拥有通航权.
  6.中俄伊犁条约
  中国要「偿还」俄国占领伊犁的「费用」五百万卢布.
  中国要将伊犁以南的特克斯河流域平原地带「割」与俄国.
  修订一八六三年【塔尔巴哈台界约】所规定斋桑湖方面的中俄
  国界及通商事务,以利于俄方.
  7.中法新约(地点在天津)
  中国放弃对越南之宗主国地位,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
  中国在中越边界附近择二地为对法「通市」的商埠.
  法国在中国西南各省拥有兴建铁路的特权.
  8.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完全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开放江南的苏州、杭州,以至长江中上游的重庆、沙市,
  对日通商,日本并享有通至此等口岸的内河航行权.
  中国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有设厂权,并享最惠国待遇.
  中国「赔赏」日本军费二万万两.
  9.中俄胶澳租界条约
  租借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及其铁路权给德国
  10.旅大租地条约
  旅顺「租借」给俄国作为军港,大连「租借」给俄国作为商港
  ,均以二十五年为期,但「可以延长」.
  在「租借期」内,中国军队不得驻在旅大地区.
  俄国再取得由旅大至哈尔溃之铁路修筑权(包括后来之所谓「
  南满铁路」),以及铁路沿线之利益独占权.
  11.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借「新界」予英国,共九十九年.
  12.辛丑和约(满清政府与11国公使订约)
  惩办端郡王戴漪等排外大臣.
  两年内禁止军火输华.
  中国向11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偿付,连本息
  共近十亿两).
  作为偿付赔款的抵押,中国海关所收之关税、盐税,均为外国
  控制.
  各国自管北京使馆区.
  大沽口至北京之间的全部炮台,全部拆毁.
  清廷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3.东三省善后协约
  日、俄分别于中国东北撤军后,清廷开东北三省之十六处城镇
  作为商埠对外开放(盛京省之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
  子、法库门,吉林省之长春、吉林、哈尔溃、宁古塔、珲春、三姓
  ,黑龙江省之齐齐哈尔、海拉尔、瑷珲、满洲里.
  日本取得东北南部之安奉铁路之管理经营权.
  在东北的奉天(今潘阳)、营口、安东(今丹东)等城市,划定日
  本「租界」等等.
  14.黄埔条约
  取得与英【南京条约】、美【望厦条约】相同之利益.
  15.中英烟台条约
  英国人得到进入中国西南边境「游历、探路」的权力.
  他们如果由中国内陆经西藏前往印度,清政府需通知驻藏大臣
  协助通行.
  16.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鸦片入口,每箱(百斤)向海关一并缴纳税厘一百一十两(正
  税三十两、厘金八十两)后,由华商持凭单运往内地销售,中途不
  再征收任何捐税.
  17.英藏拉萨条约
  藏一切对外交往都必须经英政府批准;在中印边境的噶大克建
  立商埠;增开第二处商埠江孜.条约还规定赔付英军进藏所花费的
  七百五十万卢比,限七十五年内缴清
  18.塔城界约
  割让新疆西北,自沙渍达巴哈起,葱岭止约五十八万平方公里
  19.穿鼻草约
  (1) 割让香港
  (2) 赔烟价六百万元
  (3) 恢复广州商务
  20.广州和约
  7日之内缴广州"赎城费"600万元,赔偿英商馆损失30万元,清
  军退驻广州城外60英里,赎金交清后,英军退出虎门.
  21、《满州里界约》
  《满州里界约》共两条,其主要内容是:中俄两国重定由塔尔
  巴干达呼第58界点起,至阿巴该图第63界点,并沿额尔古纳河,至
  该河与黑龙江会流处止的国界.
  1911年(宣统三年)5月,此次界务交涉,本应按照旧约规定,
  双方共同履勘水陆两界,但结果却完全超出了会勘的范围和旧约的
  规定,以致新设界点位置及水路国界与旧约不符.陆路边界线的6
  个界点全部南移,致使中国丧失数百平方公里土地.水路在界约中
  虽载明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但右岸应属中国的许多洲渚,却以臆造
  的“额尔古纳河旧河道”为借口,划归俄国.《满洲里界约》将旧
  约作了有利于俄国的修改,并就此重新划定了国界,是有损于中国
  领土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王朝签订的最后一个丧权的边界条
  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