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咬文嚼字 举了哪些例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3 14:55:58
沈从文:咬文嚼字 举了哪些例子

沈从文:咬文嚼字 举了哪些例子
沈从文:咬文嚼字 举了哪些例子

沈从文:咬文嚼字 举了哪些例子
咬文嚼字探《边城》
  上海第二中学王玉新
  说起中国现代文学名家,沈从文总是不可绕过的,而《边城》是他巅峰时期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在《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中节选了《边城》(节选自《沈从文选集》第四卷,四J J1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的第一章和第十三章.节选后虽然没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但《边城》本身讲述故事的方式就与众不同它不以情节的腾挪跌宕来吸引人的眼球,所以并不妨碍学生去领略湘西那清新灵动的自然风光,淳朴古老的世俗人情,执著纯洁的爱情以及真挚无私的亲情.
  除去淡化了的情节,小说的另外两个元素——环境、人物,该如何让学生去把握呢?有的教师通过课前质疑、课堂合作讨论,设置思维冲突等方法来体会小说中的人性之美;有的教师则从了解小说的风格特征人手,让学生感受小说田园牧歌式的情调.究竟应该借助一个怎样的“媒介”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目标呢?有人说:“小说是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说,语言是小说的基本存在方式,而《边城》的语言无疑是值得细细品味的.那就不妨鼓励学生咬文嚼字.这不失为引领他们探访边城世界的一条途径.
  1.数量词
  《边城》在第一段集中运用了许多数量词来描写茶峒.“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作者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娓娓叙来,显得直白而单纯.不足百字就向读者勾勒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你能概括一下这儿的环境吗?”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清澈的小溪环绕着青山,溪边矗立着一座白塔.”“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优美.”学生说出了大概的印象,但仅仅是这些吗?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短短几行字,一连用了六个数量词,它们有怎样的效果?”
  有同学说,官路只一条透露出了这座小山城的清幽与僻静,还有同学说,“一户”、“一个”、“一只”都表现出数量之少,为这座山城增添了一份宁静.不仅如此,这些数量词修饰的有景,有人,有物,从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契合,景与人相谐,人与景相依.经过点拨,学生的这些回答非常有质量,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还原了故事发生的大环境.不仅直接的环境描写,在另外一些语句中的数量词,也同样值得关注与推敲.因此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哪些数量词能间接地展现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认真寻找,收获颇丰.有学生这样分析,“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在这句话中,“一把”看出别人给的钱并不算少,但渡船人把别人掷到船板上的钱全部归还,表现出一分一毫也不多占的心态.“三斗”、“七百”这些可以说是微薄的收入,但在渡船人眼中,已足够多,暗示出渡船人待人诚恳,重义轻利.不管是摆渡的人还是渡船人,内心都是那样纯净与美好,而由这样一些人构成的茶峒,民风之淳朴不言而喻,所以小说展现的社会环境,其特点是至美至淳.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与学生们不禁拍手叫好.
  2.名词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