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媒体总是说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比如天灾,奇观啊之类我们这几年是不是遇到了几百年一遇的流星雨、百年一遇的雪灾、历史最强的台风、千年一遇的地震?最近又有千年一遇日环食光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9 05:22:15
为什么媒体总是说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比如天灾,奇观啊之类我们这几年是不是遇到了几百年一遇的流星雨、百年一遇的雪灾、历史最强的台风、千年一遇的地震?最近又有千年一遇日环食光临

为什么媒体总是说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比如天灾,奇观啊之类我们这几年是不是遇到了几百年一遇的流星雨、百年一遇的雪灾、历史最强的台风、千年一遇的地震?最近又有千年一遇日环食光临
为什么媒体总是说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比如天灾,奇观啊之类
我们这几年是不是遇到了几百年一遇的流星雨、百年一遇的雪灾、历史最强的台风、千年一遇的地震?最近又有千年一遇日环食光临中国.动不动就千年万年,可是感觉这些自然现象是经常出现的.不解··

为什么媒体总是说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比如天灾,奇观啊之类我们这几年是不是遇到了几百年一遇的流星雨、百年一遇的雪灾、历史最强的台风、千年一遇的地震?最近又有千年一遇日环食光临
炒作阿,要不怎么引起舆论关注,怎么提高收视率.其实每个事物都有独立性,唯一性,只是你没有发现,有的就永远只有一次,比起多少年不遇强多了

那你有没有觉得你说的那么多里是没有一个重复的呢?

意思是相对于同一个地区,比如上次的日全食,是相对于一个地区五百年一次,实际上全世界日全食一年两到三次呢。

“为什么媒体总是说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比如天灾,奇观啊之类”——不然,什么叫做“拾人牙慧”呢?!

拿日食打个比方,09年8月22和10年1月15都有日食,前者号称500年一遇,指近500年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后者号称千年一遇,指近千年时间最长的日环食。
现在大多这类“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大多属于炒作,并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宣传噱头 随着人们的审美疲劳 还不知道会不会出现万年一遇呢

看看这篇文章
2010年01月03日《北京晚报》第8版本报调查栏目,用了一个版面篇幅发表了《一月真有那么多天文奇观?》的文章。就一篇题为“1月份天文奇观扎堆”的报道,采访了北京天文馆科普部副主任寇文。文章详细内容如下:

一月真有那么多天文奇观? (2010年01月03日 北京晚报 8版 本报调查)

一篇题为“1月份天文奇观扎堆”的报道,...

全部展开

看看这篇文章
2010年01月03日《北京晚报》第8版本报调查栏目,用了一个版面篇幅发表了《一月真有那么多天文奇观?》的文章。就一篇题为“1月份天文奇观扎堆”的报道,采访了北京天文馆科普部副主任寇文。文章详细内容如下:

一月真有那么多天文奇观? (2010年01月03日 北京晚报 8版 本报调查)

一篇题为“1月份天文奇观扎堆”的报道,正在被新闻媒体和各地网站大量引用。这篇新闻中提到,今年1月期间将有5场“罕见的天文奇观”扎堆上演;其中,元旦的月偏食、1月4日的象限仪流星雨和1月15日的日环食,更是被媒体奉为“不容错过”的三大天象。

类似的新闻内容,恐怕读者早已不陌生。在网上检索,2008年我国共刊发1090篇涉及“天文奇观”的新闻报道。去年是国际天文年,恰逢鹿林彗星年初重返地球,7月22日又有日全食发生,有关“天文奇观”的报道篇目大量激增,全年达到5270篇之多。

然而,对于真正的天文专家来说,这其中有很多报道着实令他们哭笑不得。

2010年我们还将看到的部分天象

★五大行星

水星最佳观测时期:4月9日东大距、9月20日西大距
金星最佳观测时期:5月至6月、12月
火星:1月30日火星冲日
木星:9月21日木星冲日
土星:3月22日土星冲日

★月掩星

5月16日:月掩金星(北京地区看不到掩星,但可以看到金星和月亮非常接近)

★流星雨

象限仪:1月4日
英仙座:8月13日
双子座:12月14日

★特殊天象

1月15日:日环食
6月26日:月偏食

“三大天象”恐怕并不养眼

今年1月发生的所谓“三大天象”,在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看来,其观赏程度恐怕难以让人满意。就拿刚刚在元旦凌晨发生的月食来说,本次月偏食的食分(即月面视直径被遮盖的比分)只有0.08,因此即使是在食甚(即月食或日食达到最大值)时,也只有一小部分被遮蔽而已,这让一些观测者感到失望。

更有可能令人失望的是象限仪流星雨。有媒体在报道中引用数字,称此次流星雨“每小时天顶流量在120颗左右”。但是寇文提醒说,这只是个理想数值;即使在这种状况下,每分钟能看到1颗流星就已经相当不易了。何况那时满月刚过,明亮的月光会掩盖掉很多偏暗的流星,观赏性肯定会大打折扣。

对于北京人来说,1月15日发生的这次日食有些“生不逢时”。北京并不在此次日食的环食带上,只能看到偏食;再加上日食发生在下午至傍晚时分,太阳高度较低,如果在城区观看,视野容易被建筑物遮挡。另外,日食当天为工作日,又临近学期期末,估计带着孩子专程跑到环食带观看的家长不会太多。

“千年一回”纯属人为炒作

新闻媒体在此次报道“天文奇观”时最津津乐道的,是有关元旦月食的话题。大量相关报道中几乎都提到了同一种说法,称元旦发生月偏食是“近千年来头一回”。不过在天文学界,这种说法却被专家们嗤之以鼻。寇文对此尖锐地指出,这种提法本身就有人为炒作的成分,说得不好听甚至是“胡扯”。

“日食、月食每年总要发生几次,天文工作者早就对其中的规律掌握得十分清楚了,是不是发生在元旦这一天,对于这一天象的呈现效果和研究价值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寇文说,如果仅仅因为时间上的一个巧合,这次月食就被冠以“天文奇观”的称号,那么这种所谓的“奇观”恐怕水分太大。

有些“奇观”新闻是伪命题

比“千年一回的元旦月食”更有水分的“奇观”,在新闻中早已屡见不鲜。

比如近年来,“××年来月亮最大最圆”之类的报道屡见报端,但是在寇文眼中,这种报道纯属伪命题:“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每14天左右就会进行一次由近到远的变化,从地球看上去,月亮每个月总有一天看上去最大,但是在没有对比物的条件下,这种大小的变化并不容易分辨,根本不值得当做‘奇观’来报道。”

“行星合月”是这几年颇为流行的天象新闻题材,每次出现也都会被媒体冠以“奇观”头衔。对此寇文解释说,按照月球的运行轨迹,它每个月都会依次经过一些行星,这种“行星合月”的现象每年都要发生几十次,如果全部称为“奇观”,实在是有些夸大其辞。

关于天文知识的错误表述,也时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寇文举了个例子,2008年年底时,不少媒体都以“今年冬至提前一天”为题进行过报道。这位天文专家澄清说,冬至作为一个节气是一个时间点,多出现在每年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从来就没有规定说冬至只能发生在12月22日,‘提前一天’又从何谈起呢?”

“奇观”假新闻如同“狼来了”

“有时候我会跟记者说,你们也应该来一回‘打假’了。”寇文说,这并不仅仅是他的个人意见,每次与同行开会的时候,各地的天文工作者经常都有类似的困惑。甚至还有人曾经建议,今后对于天象的预报发布,应该交给专业部门,通过统一的渠道来进行,以确保其权威性和表述的科学性。

在寇文看来,这些有关“天文奇观”的“假新闻”其实并非真正的“假”,主要是存在夸张的成分,有的甚至是危言耸听。不过令专家们哭笑不得的是,每当他们希望媒体澄清其中的谬误,记者们反而是振振有词,认为这样报道才能吸引眼球:“你要是不说邪乎了,谁还会抬头去看星星呢?”

“可是看了又能怎么样呢?”虽然寇文承认,这些被人为炮制出来的“奇观”,也许能让公众对天文有了一时的兴趣;但是他一直担心,这样的报道层出不穷,日子久了就连公众也不会听信了,天文岂不是又要受冷落了?在他看来,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就是妇孺皆知的“狼来了”。

怀着一颗平常心去看星星

北京天文馆的专家们每月也都会对天象进行预报。寇文表示,究竟什么样的天象值得关注,什么样的天象又算是奇观,其实并没有一个规范可供参考,其价值判断往往取决于预报者本人的态度。与媒体报道的所谓“天文奇观”不同,这些由专家发布的天象新闻,看上去总是显得不够热闹。

寇文举例说,他自己在发布天象预报时,除了日食、月食、流星雨和彗星外,也会对特别接近的行星合月进行预报,特别是对其中的“掩星”(即月球将其他行星遮蔽)现象予以关注。另外,对于一些人造航天器的运行情况,也会对外发布,供感兴趣的爱好者进行观测。仅此而已。

不过,媒体记者笔下一些文学修辞,有时也令专家们感受颇深。2008年12月1日,金星和木星“双星伴月”,很多新闻报道中将其形容为“浮现在夜空中的一张笑脸”,这些报道就让寇文特别赞赏:“你何必拘泥于这种天象几百年前发生过呢?现在它就在你的头顶上,大家一齐抬头看看,觉得挺美,赏心悦目,这不就挺好吗?”

在他看来,公众看天象,不妨就怀着这么一颗平常心。

天文的最大门槛是寂寞

国际天文年已过去,由日全食引发的天文热潮也早已退去,经过这热热闹闹的一年,又会有多少人从此爱上天文?寇文经常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中小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交流,他能够感受到天文知识的普及教育日渐被重视,也深深地懂得天文爱好者为此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比如学校里天文兴趣小组的老师们,时常在夜深人静带着学生外出观星,比起其他老师,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困难还是专业知识的不足。学校里没有专门的天文课,高等院校天文系的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人也不多,这些天文老师的本职学科,其实很多都是地理、物理或者数学。

寇文说,应该说我国的天文爱好者水平不低,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与国外天文爱好者群体相比,在整个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实在太少,大多数人只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而天文领域的专业研究,往往需要建立在广泛的数据统计基础上才能完成,而这有赖于天文爱好者群体的壮大。

在寇文眼中,这个月的天象中,科研价值最高的,恰恰是观赏性最差的象限仪流星雨。他解释说,对于流星雨的爆发预测和成因研究,目前还有很多空白,非常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对于任何人来说,参与其中并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只要一个人坐下来,严格地按照学术规范,一颗颗地去统计流星划过的数量、时间和亮度,就已经足够了。有时,寇文会这样告诉那些试图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天文的最大门槛,也许就是寂寞和冷清。”(北京晚报记者 周健森)

收起

为什么媒体总是说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比如天灾,奇观啊之类我们这几年是不是遇到了几百年一遇的流星雨、百年一遇的雪灾、历史最强的台风、千年一遇的地震?最近又有千年一遇日环食光临 为什么总说发洪水是百年一遇或五十年一遇,而不说千年一遇? 为什么总说发洪水是百年一遇或五十年一遇,而不说千年一遇? 什么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洪水是如何定论出来的? “千年一遇 百年一遇”的洪水到底是多大?上以往千年百年,还是以后?这说法儿有谱儿没有? 南京长江大桥到底可以抵御几年一遇的洪水?原来说可以抵御万年 又变成千年 现在说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请问到底可以抵御多少年一遇的啊? 防洪标准是怎么设立的?百年一遇与千年一遇是什么概念?应该有个参考对象吧 为什么有人说这次日食五百年一遇 为什么说这次日全食是百年一遇的? 三峡大坝为什么由抵御万年一遇的洪水改为千年一遇,又是百年一遇最后能抵御一定洪水,不要寄所有希望于其?大坝到底怎么样,非要实践去检验吗?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五百年不遇、千年不遇、什么时间来个万年不遇?不要太搞笑的咧.定调着智商真高,和编辑无关. 从1996年到2009年有什么百年一遇或千年一遇的事?我知道啊,除了日食呢? 所谓“百年一遇” “千年一遇” 貌似全被我们21世纪的人撞上了 难道真的.先是地震 多得我们不必再说..然后是洪水 吉林 武汉 都是二十年一遇 百年一遇 今年广东省的气候也是 该冷的 为什么说上下五千年 为什么报纸电视等媒体总是报道负面吗? 马克思为什么就西方媒体和世人被评为千年伟人? 这次日全食为什么百年一遇仅仅是时间最长吗?还是说被遮盖得最完全? 《黄河颂》一文中为什么说“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