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建设幸福中国》征文1500字以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8 01:46:04
读《建设幸福中国》征文1500字以内

读《建设幸福中国》征文1500字以内
读《建设幸福中国》征文1500字以内

读《建设幸福中国》征文1500字以内
建设幸福中国
何谓幸福?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
字面意思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幸福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来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还有很多定义,但都离不开一句话.那就是:幸福是顺随心意而感觉到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心意,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中的幸福,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对幸福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谨代表自己说出心中的幸福中国.
古时有孔子的《大道之行也》.我个人认为其中的说法就是一种幸福.
国家由品德高尚贤能有才的人管理,每一位公民都有素质,有道德.家人间其乐融融、朋友间真诚以待、邻里间关系友好、即使是陌生人间也会互相帮助.这便是一种幸福.当然这只是小家的幸福,还不够.
现代有奋斗的目标为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邓小平与江泽民先后提出我国的建设目标为小康社会.
将以上两个不同时期的看法融合一体,就可总结出三点.第一是经济富裕:人要幸福就要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少吃少穿,整天为肚子发愁,是与幸福无缘的.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是财富更加丰饶充盈,蛋糕做得更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二是社会公平.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滋生幸福感.如果不公平,不公正,即使自己的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的更多,就会心理失衡,牢骚满腹.特别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以后,收入公平较收入增长更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感.为了幸福,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一定要公平的分好蛋糕.第三是良好心态,幸福既然是一种主观感受,除受制于客观现实外,还与主管心境有很大关系.追求幸福,不仅要重物质,而且要重精神,不紧要改变环境,美化环境,而且要改变心境,美化心境.
幸福的国家是以幸福的人民为依靠的,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从我做起,建设幸福中国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一本好书,给了我一个世界,一篇好文章,就像一位良师益友,永远陪伴在我左右,引导我成长。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与激动,更多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
回首这...

全部展开

从我做起,建设幸福中国
——读《建设幸福中国》有感
一本好书,给了我一个世界,一篇好文章,就像一位良师益友,永远陪伴在我左右,引导我成长。读了《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与激动,更多的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
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然而正是这条道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向了繁荣的小康生活。
1921年7月1日,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改善了我们劳动人民的生活,使我们不再受到封建社会、地主与帝国侵略者的压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传统的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中国由落后走向繁荣,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生活更加得幸福多姿。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站在历史和发展的高度上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当今,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2008年奥运会紧锣密鼓的筹备之际,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为我们进行了言行的指导。“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八句话,但它精辟地概括了如何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实现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这八句话,也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素质要求。
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日益昌盛,人民在共产党的怀抱下生活越来越幸福。是党建设了当今幸福的中国,我们要感激党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幸福的国家是以幸福的人民为依靠的,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所以让我们一同来建设幸福中国,不求抛头颅、洒热血,只求能够做好自己的本分,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一点,相信只要我们从我做起,就一定可以使我们的中国成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园。

收起

建设幸福中国
现在我们幸福吗?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们幸福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国家幸福。国家幸福当然是建设出来的,那大家对建设幸福中国抱着什么态度呢?
有些同学不屑一顾;有些同学一看就傻眼了;但更多的同学是抱着这种态度的:我们还小,这种事不需要我们插手。
的确,...

全部展开

建设幸福中国
现在我们幸福吗?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们幸福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国家幸福。国家幸福当然是建设出来的,那大家对建设幸福中国抱着什么态度呢?
有些同学不屑一顾;有些同学一看就傻眼了;但更多的同学是抱着这种态度的:我们还小,这种事不需要我们插手。
的确,我们还小,这种事现在是帮不上忙的。但你想过没有,几十年后,难道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能吃闲饭吗?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当历史与社会责任压在我们年轻一代身上的时候,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不能贪恋享受,而要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到时就可以轻轻松松接父辈的班了。
我们要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要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古人称之为“志”。古人是很重视理想的,即使贫无立锥之地,也要坚信“人穷志不穷”,坚持自己的理想。同学们,现在我们生在这样这样一个竞争时代,更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要热爱祖国。
我们一定要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是最基本的,只要我们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就一定会爱国的,因为她是我们生长的摇篮。
三、要努力读书。
我们一定要走进知识的海洋,打开书海,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必须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的学习受到国家的热切期盼,学校的殷殷关怀,我们应该把握难得的机会,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今日莘莘学子,明日国家栋梁。历史赋予我们重大而神圣的使命,那就让我们用青春的智慧和满腔的热血,铸就更加幸福而美好的人生!让我们胸怀大志,敢于拼搏,为成就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吧!

收起

自己写不行吗?

《吴越春秋》中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民富”在“国强”之前,古人早在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民为本”思想。始于30多年前的改革,将中国经济带入了世界前列,也使“发展第一”成为了30多年持续不变的首要目标。但GDP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国民的同步富裕,收入差距过大成了发展起来后的问题,科学发展的目标渐行渐远。在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被定为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

全部展开

《吴越春秋》中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民富”在“国强”之前,古人早在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民为本”思想。始于30多年前的改革,将中国经济带入了世界前列,也使“发展第一”成为了30多年持续不变的首要目标。但GDP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国民的同步富裕,收入差距过大成了发展起来后的问题,科学发展的目标渐行渐远。在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被定为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创建“幸福中国”,还富于民,需要真正从物本位向人本位转换,而民富才是国强之源,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的话题——
  今天中国存在什么问题,大家几乎没有分歧。应该怎么做也提出了不少:比如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合理分配、关注民生、社会保障、持续发展,并且已被当局认可写入报告、文件,但大都没有有效实行。几年前,我们曾讨论过转变政府职能,从主导经济转为公共服务。那时我说:“服务型政府好不好,好?对不对?对!但做不做得到?做不到!行不行得通?行不通!”为什么?发展第一是中国的国策,主导经济是政府的职责,GDP是考核目标,官员靠这个升官,怎么会成为服务型呢?
  “科学发展”抗不过“发展第一”
  “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将超额实现,所要求的科学发展的目标基本落空。“十一五”规划要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从2006年至2009年四年年均增长10.1%。如果今年增长维持去年的水平8.7%,五年年均增长将达到9.4%。实现发展目标已成定局。可是,与此相反,“十一五”规划要求的科学发展,不仅没有做到,甚至更趋恶化,已达到临界点。
  比如“十一五”规划要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结果我国投资率世界最高、消费率世界最低;“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果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产值能耗水平都是世界最高;“十一五”规划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结果是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最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世界最低,行政开支却是世界最高;“十一五”规划要求,保持社会安定,结果是群体事件不断,从1995年的6000起,到2007的6万起,2009年已经达到23万起。
  “科学发展”作为这一届中央的一面旗帜,为什么就抗不过“发展第一”?
  “发展第一”就是经济发展最重要,其他都是次要的。也就是说,把饼做大再说,至于怎么做大,增长方式是否合理,如何分配,分配方式的公平与否都不重要。所以,讲“科学发展”,就不能“发展第一”;“发展第一”就不是“科学发展”。可是“发展第一”是邓小平定下的国策,所以解释“科学发展”必须与“发展第一”保持一致。十七大报告解释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时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第一”是物本位价值观,把物的增长放在首位,而忽略物的增长方式与物的成果分配。“以人为本”是人本位价值观,不是不要物,而是物的发展方式与物的成果分配都要符合人本位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科学发展。这里把“发展第一”与“以人为本”相提并论,让各级政府去选择,GDP考核是硬的,“以人为本”是虚的。结果就是发展的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落空。

收起

建设幸福中国
何谓幸福?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
字面意思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幸福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来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还有很多定义,但都离不开一句话。那就是:幸福是顺随心意而感觉到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心意,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中的幸福,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对幸福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全部展开

建设幸福中国
何谓幸福?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
字面意思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幸福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来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还有很多定义,但都离不开一句话。那就是:幸福是顺随心意而感觉到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心意,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中的幸福,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对幸福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谨代表自己说出心中的幸福中国。
古时有孔子的《大道之行也》。我个人认为其中的说法就是一种幸福。
国家由品德高尚贤能有才的人管理,每一位公民都有素质,有道德。家人间其乐融融、朋友间真诚以待、邻里间关系友好、即使是陌生人间也会互相帮助。这便是一种幸福。当然这只是小家的幸福,还不够。
现代有奋斗的目标为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邓小平与江泽民先后提出我国的建设目标为小康社会。
将以上两个不同时期的看法融合一体,就可总结出三点。第一是经济富裕:人要幸福就要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少吃少穿,整天为肚子发愁,是与幸福无缘的。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是财富更加丰饶充盈,蛋糕做得更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二是社会公平。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滋生幸福感。如果不公平,不公正,即使自己的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的更多,就会心理失衡,牢骚满腹。特别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以后,收入公平较收入增长更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感。为了幸福,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一定要公平的分好蛋糕。第三是良好心态,幸福既然是一种主观感受,除受制于客观现实外,还与主管心境有很大关系。追求幸福,不仅要重物质,而且要重精神,不紧要改变环境,美化环境,而且要改变心境,美化心境。
幸福的国家是以幸福的人民为依靠的,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收起

建设幸福中国
现在我们幸福吗?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们幸福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国家幸福。国家幸福当然是建设出来的,那大家对建设幸福中国抱着什么态度呢?
有些同学不屑一顾;有些同学一看就傻眼了;但更多的同学是抱着这种态度的:我们还小,这种事不需要我们插手。
的确,...

全部展开

建设幸福中国
现在我们幸福吗?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们幸福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国家幸福。国家幸福当然是建设出来的,那大家对建设幸福中国抱着什么态度呢?
有些同学不屑一顾;有些同学一看就傻眼了;但更多的同学是抱着这种态度的:我们还小,这种事不需要我们插手。
的确,我们还小,这种事现在是帮不上忙的。但你想过没有,几十年后,难道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能吃闲饭吗?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当历史与社会责任压在我们年轻一代身上的时候,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不能贪恋享受,而要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到时就可以轻轻松松接父辈的班了。
我们要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要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古人称之为“志”。古人是很重视理想的,即使贫无立锥之地,也要坚信“人穷志不穷”,坚持自己的理想。同学们,现在我们生在这样这样一个竞争时代,更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要热爱祖国。
我们一定要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是最基本的,只要我们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就一定会爱国的,因为她是我们生长的摇篮。
三、要努力读书。
我们一定要走进知识的海洋,打开书海,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必须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的学习受到国家的热切期盼,学校的殷殷关怀,我们应该把握难得的机会,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今日莘莘学子,明日国家栋梁。历史赋予我们重大而神圣的使命,那就让我们用青春的智慧和满腔的热血,铸就更加幸福而美好的人生!让我们胸怀大志,敢于拼搏,为成就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吧!

收起

建设幸福中国
何谓幸福?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
字面意思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幸福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来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还有很多定义,但都离不开一句话。那就是:幸福是顺随心意而感觉到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心意,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中的幸福,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对幸福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全部展开

建设幸福中国
何谓幸福?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
字面意思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幸福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来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还有很多定义,但都离不开一句话。那就是:幸福是顺随心意而感觉到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心意,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中的幸福,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对幸福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谨代表自己说出心中的幸福中国。
古时有孔子的《大道之行也》。我个人认为其中的说法就是一种幸福。
国家由品德高尚贤能有才的人管理,每一位公民都有素质,有道德。家人间其乐融融、朋友间真诚以待、邻里间关系友好、即使是陌生人间也会互相帮助。这便是一种幸福。当然这只是小家的幸福,还不够。
现代有奋斗的目标为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邓小平与江泽民先后提出我国的建设目标为小康社会。
将以上两个不同时期的看法融合一体,就可总结出三点。第一是经济富裕:人要幸福就要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少吃少穿,整天为肚子发愁,是与幸福无缘的。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是财富更加丰饶充盈,蛋糕做得更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二是社会公平。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滋生幸福感。如果不公平,不公正,即使自己的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的更多,就会心理失衡,牢骚满腹。特别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以后,收入公平较收入增长更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感。为了幸福,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一定要公平的分好蛋糕。第三是良好心态,幸福既然是一种主观感受,除受制于客观现实外,还与主管心境有很大关系。追求幸福,不仅要重物质,而且要重精神,不紧要改变环境,美化环境,而且要改变心境,美化心境。
幸福的国家是以幸福的人民为依靠的,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收起

建设幸福中国
何谓幸福?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
字面意思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幸福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来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还有很多定义,但都离不开一句话。那就是:幸福是顺随心意而感觉到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心意,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中的幸福,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对幸福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全部展开

建设幸福中国
何谓幸福?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
字面意思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幸福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来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还有很多定义,但都离不开一句话。那就是:幸福是顺随心意而感觉到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心意,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中的幸福,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对幸福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谨代表自己说出心中的幸福中国。
古时有孔子的《大道之行也》。我个人认为其中的说法就是一种幸福。
国家由品德高尚贤能有才的人管理,每一位公民都有素质,有道德。家人间其乐融融、朋友间真诚以待、邻里间关系友好、即使是陌生人间也会互相帮助。这便是一种幸福。当然这只是小家的幸福,还不够。
现代有奋斗的目标为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邓小平与江泽民先后提出我国的建设目标为小康社会。
将以上两个不同时期的看法融合一体,就可总结出三点。第一是经济富裕:人要幸福就要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少吃少穿,整天为肚子发愁,是与幸福无缘的。要让人们不断增强幸福感,必须坚持发展,是财富更加丰饶充盈,蛋糕做得更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第二是社会公平。人在社会中只有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不受歧视,才会滋生幸福感。如果不公平,不公正,即使自己的收入比过去多,但看到在同样付出的情况下,别人却拿的更多,就会心理失衡,牢骚满腹。特别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以后,收入公平较收入增长更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感。为了幸福,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一定要公平的分好蛋糕。第三是良好心态,幸福既然是一种主观感受,除受制于客观现实外,还与主管心境有很大关系。追求幸福,不仅要重物质,而且要重精神,不紧要改变环境,美化环境,而且要改变心境,美化心境。
幸福的国家是以幸福的人民为依靠的,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收起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紧紧抓住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大契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他...

全部展开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为紧紧抓住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大契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他们学习领会纲要精神,中宣部宣传教育局、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组、全国妇联办公厅、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发行管理司等单位决定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组织开展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根据全国组委会的统一部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团省委、省妇联决定在全省青少年中开展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按照(皖宣通字[2011]29号)和(滁宣字[2011]45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有关要求,中共凤阳县委宣传部、凤阳县教育局、共青团凤阳县委员会、凤阳县妇女联合会研究,决定联合在全县青少年中深入开展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的第十八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本届读书教育活动的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生动的事例,展示“十一五”时期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绘制的幸福中国新蓝图,帮助广大青少年深刻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深切体会幸福生活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去创造,从而激励青少年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从小立大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各校要认真总结我县十多年来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坚持加强领导、规范运作,确保读书活动健康有序;坚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抓早、抓实、抓好,促使各校有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坚持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不断增强读书活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更加鲜活、形式更加新颖、吸引力更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参与中陶冶思想情操,提升道德境界。
各校在活动中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方针,使这项有利于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有效地开展起来。各校在组织学生参加读书教育活动和发行活动读本的工作中,不得收取其他费用,不得加重学生负担,不得以本项活动名义发行、使用非指定用书。省、市、县组委会将继续加强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指导。
附件:《凤阳县青少年“建设幸福中国”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实施办法》

建设幸福中国
《吴越春秋》中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民富”在“国强”之前,古人早在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民为本”思想。始于30多年前的改革,将中国经济带入了世界前列,也使“发展第一”成为了30多年持续不变的首要目标。但GDP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国民的同步富裕,收入差距过大成了发展起来后的问题,科学发展的目标渐行渐远。在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被定为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创建“幸福中国”,还富于民,需要真正从物本位向人本位转换,而民富才是国强之源,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的话题——
  今天中国存在什么问题,大家几乎没有分歧。应该怎么做也提出了不少:比如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合理分配、关注民生、社会保障、持续发展,并且已被当局认可写入报告、文件,但大都没有有效实行。几年前,我们曾讨论过转变政府职能,从主导经济转为公共服务。那时我说:“服务型政府好不好,好?对不对?对!但做不做得到?做不到!行不行得通?行不通!”为什么?发展第一是中国的国策,主导经济是政府的职责,GDP是考核目标,官员靠这个升官,怎么会成为服务型呢?
  “科学发展”抗不过“发展第一”“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将超额实现,所要求的科学发展的目标基本落空。“十一五”规划要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从2006年至2009年四年年均增长10.1%。如果今年增长维持去年的水平8.7%,五年年均增长将达到9.4%。实现发展目标已成定局。可是,与此相反,“十一五”规划要求的科学发展,不仅没有做到,甚至更趋恶化,已达到临界点。
  比如“十一五”规划要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结果我国投资率世界最高、消费率世界最低;“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果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产值能耗水平都是世界最高;“十一五”规划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结果是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最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世界最低,行政开支却是世界最高;“十一五”规划要求,保持社会安定,结果是群体事件不断,从1995年的6000起,到2007的6万起,2009年已经达到23万起。
  “科学发展”作为这一届中央的一面旗帜,为什么就抗不过“发展第一”?
  “发展第一”就是经济发展最重要,其他都是次要的。也就是说,把饼做大再说,至于怎么做大,增长方式是否合理,如何分配,分配方式的公平与否都不重要。所以,讲“科学发展”,就不能“发展第一”;“发展第一”就不是“科学发展”。可是“发展第一”是邓小平定下的国策,所以解释“科学发展”必须与“发展第一”保持一致。十七大报告解释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时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第一”是物本位价值观,把物的增长放在首位,而忽略物的增长方式与物的成果分配。“以人为本”是人本位价值观,不是不要物,而是物的发展方式与物的成果分配都要符合人本位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科学发展。这里把“发展第一”与“以人为本”相提并论,让各级政府去选择,GDP考核是硬的,“以人为本”是虚的。结果就是发展的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落空。

收起

建设幸福中国
现在我们幸福吗?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们幸福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国家幸福。国家幸福当然是建设出来的,那大家对建设幸福中国抱着什么态度呢?
有些同学不屑一顾;有些同学一看就傻眼了;但更多的同学是抱着这种态度的:我们还小,这种事不需要我们插手。
的确,...

全部展开

建设幸福中国
现在我们幸福吗?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们幸福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国家幸福。国家幸福当然是建设出来的,那大家对建设幸福中国抱着什么态度呢?
有些同学不屑一顾;有些同学一看就傻眼了;但更多的同学是抱着这种态度的:我们还小,这种事不需要我们插手。
的确,我们还小,这种事现在是帮不上忙的。但你想过没有,几十年后,难道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能吃闲饭吗?
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当历史与社会责任压在我们年轻一代身上的时候,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不能贪恋享受,而要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到时就可以轻轻松松接父辈的班了。
我们要培养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要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古人称之为“志”。古人是很重视理想的,即使贫无立锥之地,也要坚信“人穷志不穷”,坚持自己的理想。同学们,现在我们生在这样这样一个竞争时代,更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要热爱祖国。
我们一定要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爱国”是最基本的,只要我们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就一定会爱国的,因为她是我们生长的摇篮。
三、要努力读书。
我们一定要走进知识的海洋,打开书海,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必须充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我们的学习受到国家的热切期盼,学校的殷殷关怀,我们应该把握难得的机会,把每一分每一秒都充分利用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今日莘莘学子,明日国家栋梁。历史赋予我们重大而神圣的使命,那就让我们用青春的智慧和满腔的热血,铸就更加幸福而美好的人生!让我们胸怀大志,敢于拼搏,为成就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吧!
《吴越春秋》中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民富”在“国强”之前,古人早在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民为本”思想。始于30多年前的改革,将中国经济带入了世界前列,也使“发展第一”成为了30多年持续不变的首要目标。但GDP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国民的同步富裕,收入差距过大成了发展起来后的问题,科学发展的目标渐行渐远。在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被定为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创建“幸福中国”,还富于民,需要真正从物本位向人本位转换,而民富才是国强之源,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的话题——
  今天中国存在什么问题,大家几乎没有分歧。应该怎么做也提出了不少:比如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合理分配、关注民生、社会保障、持续发展,并且已被当局认可写入报告、文件,但大都没有有效实行。几年前,我们曾讨论过转变政府职能,从主导经济转为公共服务。那时我说:“服务型政府好不好,好?对不对?对!但做不做得到?做不到!行不行得通?行不通!”为什么?发展第一是中国的国策,主导经济是政府的职责,GDP是考核目标,官员靠这个升官,怎么会成为服务型呢?
  “科学发展”抗不过“发展第一”
  “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将超额实现,所要求的科学发展的目标基本落空。“十一五”规划要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从2006年至2009年四年年均增长10.1%。如果今年增长维持去年的水平8.7%,五年年均增长将达到9.4%。实现发展目标已成定局。可是,与此相反,“十一五”规划要求的科学发展,不仅没有做到,甚至更趋恶化,已达到临界点。
  比如“十一五”规划要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结果我国投资率世界最高、消费率世界最低;“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果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产值能耗水平都是世界最高;“十一五”规划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结果是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最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世界最低,行政开支却是世界最高;“十一五”规划要求,保持社会安定,结果是群体事件不断,从1995年的6000起,到2007的6万起,2009年已经达到23万起。
  “科学发展”作为这一届中央的一面旗帜,为什么就抗不过“发展第一”?
  “发展第一”就是经济发展最重要,其他都是次要的。也就是说,把饼做大再说,至于怎么做大,增长方式是否合理,如何分配,分配方式的公平与否都不重要。所以,讲“科学发展”,就不能“发展第一”;“发展第一”就不是“科学发展”。可是“发展第一”是邓小平定下的国策,所以解释“科学发展”必须与“发展第一”保持一致。十七大报告解释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时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第一”是物本位价值观,把物的增长放在首位,而忽略物的增长方式与物的成果分配。“以人为本”是人本位价值观,不是不要物,而是物的发展方式与物的成果分配都要符合人本位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科学发展。这里把“发展第一”与“以人为本”相提并论,让各级政府去选择,GDP考核是硬的,“以人为本”是虚的。结果就是发展的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落空。
建设幸福中国
《吴越春秋》中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民富”在“国强”之前,古人早在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民为本”思想。始于30多年前的改革,将中国经济带入了世界前列,也使“发展第一”成为了30多年持续不变的首要目标。但GDP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国民的同步富裕,收入差距过大成了发展起来后的问题,科学发展的目标渐行渐远。在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被定为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创建“幸福中国”,还富于民,需要真正从物本位向人本位转换,而民富才是国强之源,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的话题——
  今天中国存在什么问题,大家几乎没有分歧。应该怎么做也提出了不少:比如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合理分配、关注民生、社会保障、持续发展,并且已被当局认可写入报告、文件,但大都没有有效实行。几年前,我们曾讨论过转变政府职能,从主导经济转为公共服务。那时我说:“服务型政府好不好,好?对不对?对!但做不做得到?做不到!行不行得通?行不通!”为什么?发展第一是中国的国策,主导经济是政府的职责,GDP是考核目标,官员靠这个升官,怎么会成为服务型呢?
  “科学发展”抗不过“发展第一”“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将超额实现,所要求的科学发展的目标基本落空。“十一五”规划要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从2006年至2009年四年年均增长10.1%。如果今年增长维持去年的水平8.7%,五年年均增长将达到9.4%。实现发展目标已成定局。可是,与此相反,“十一五”规划要求的科学发展,不仅没有做到,甚至更趋恶化,已达到临界点。
  比如“十一五”规划要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结果我国投资率世界最高、消费率世界最低;“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果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产值能耗水平都是世界最高;“十一五”规划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结果是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世界最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世界最低,行政开支却是世界最高;“十一五”规划要求,保持社会安定,结果是群体事件不断,从1995年的6000起,到2007的6万起,2009年已经达到23万起。
  “科学发展”作为这一届中央的一面旗帜,为什么就抗不过“发展第一”?
  “发展第一”就是经济发展最重要,其他都是次要的。也就是说,把饼做大再说,至于怎么做大,增长方式是否合理,如何分配,分配方式的公平与否都不重要。所以,讲“科学发展”,就不能“发展第一”;“发展第一”就不是“科学发展”。可是“发展第一”是邓小平定下的国策,所以解释“科学发展”必须与“发展第一”保持一致。十七大报告解释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时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第一”是物本位价值观,把物的增长放在首位,而忽略物的增长方式与物的成果分配。“以人为本”是人本位价值观,不是不要物,而是物的发展方式与物的成果分配都要符合人本位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科学发展。这里把“发展第一”与“以人为本”相提并论,让各级政府去选择,GDP考核是硬的,“以人为本”是虚的。结果就是发展的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落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