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名人事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4/25 15:12:04
出淤泥而不染名人事例

出淤泥而不染名人事例
出淤泥而不染名人事例

出淤泥而不染名人事例

身处乱世

陶渊明,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即公元365,卒于刘宋文帝元嘉四年,即公元428年.他这一生,经历了臣子篡逆,军阀互斗还有外族战争,属于中国历史中最黑暗的岁月,一个“篡”与“乱”交替动荡的时代.燕谈博客《宋书.陶潜传》中记载,“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

我读书后,稍稍想了想,觉得正是这些乱世“淤泥”,才成就了历史上的陶渊明.如一朵白莲,灼灼于霭霭重雾中.

陶渊明的五次出仕及挣扎:

第一次,二十九岁左右,出任江洲祭酒.他八岁丧父,家贫无依.这次的出仕原因是“亲老家贫”,为了孝养老母才出来做官.“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第二次,大约他三十五岁的时候,浙江省了生了孙恩叛乱,桓玄指挥平叛,陶渊明就在他手下做事,替桓玄上书晋帝.出仕原因是为国效力,可归结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后来桓玄势力强大,有了野心想自己称帝,陶渊明就离开他了.

第三次出仕,大约是他三十八、九岁时候的事.这次是加入刘裕幕府,任镇军参军.此时桓玄已经叛乱,刘裕讨伐他.故怀揣报国理想的陶渊明又出来做官.
可是这次他仍然失望,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只好辞职了.
第四次,陶渊明四十一岁时候,受刘敬宣邀请,做他的参军.不久,刘敬宣辞职,陶渊明随他一起解职.这是义熙元年三月的事.

第五次,义熙元年八月,陶渊明做彭泽县令,这次只做了八十来天.辞职后,作了决绝官场的《归去来兮辞》.此后刘裕当上皇帝,多次请他,他都没再出来.

第五次出仕原因,在《归去来兮辞》序里说得非常明白.“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是迫于家庭负担才做官的.离开原因是,“郡遣督邮至”,来考察县令工作,陶渊明得“束带见之”,还要奉承巴结督邮.他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就借口“程氏妹丧于武昌”,辞职而去.

东坡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非常赞赏陶渊明的真诚坦率.

二、陶渊明得不到家人及周围人的理解

陶渊明的痛苦不仅仅来自官场,还有家人的不理解,亦是他难过的原因之一.他好饮,“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却不免独饮闷酒.因为不肯做官,难免家贫,以至要乞食裹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妻子邻人都不理解,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但恨邻无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对家人他满是愧疚.
不像后来的苏东坡,可是诗人中的和睦人家,妻贤子孝.东坡自己诗里说:“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谪始囊空.”


屈原

屈原 (约前340~约前277)
      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赋,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