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需要实时演讲稿一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3/29 20:37:13
思政课需要实时演讲稿一篇

思政课需要实时演讲稿一篇
思政课需要实时演讲稿一篇

思政课需要实时演讲稿一篇
我是一名政治教师,不会写演讲稿,现在只能给你提供一份与你的问题有关的教案给你,请参考:
第一节 在实践中认识事物
第二课时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l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初步树立实践观点,培养尊重实践、勇于实践和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克服轻视实践或轻视读书的两种片面思想.
l 教学重难点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l 教学方法
讨论结合讲述法
l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五分钟自由演讲时间.题目--.演讲重点围绕他或她之所以让你印象深刻的原因,具体是如何体现出来的(略举一两个例子),最后可以说说你从他或她身上的优点或特点当中受到了什么启迪或是应该从他或她身上借鉴学习些什么东西.
导入新课:一个人或一件事在你的头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肯定是你对这个人或这件事有过深入的了解.比如说刚才同学们介绍的人物,如果对他缺乏接触、缺乏了解的话,根本不可能让他或他印象深刻地活在自己的大脑里.我们评价一个人,像焦裕禄、孔繁森是党的好干部,肖玉泉是为好民警,何金娣、查文虹是我们的好教师、我们对他们的这样的评价和认识是建立在他们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当中感人肺腑的事迹留给我们的深切感受、如果我们不去接触他们,走进他们,根本不会得到这样的认识、所以说对一个人的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建立在对他们深入了解的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实践,我们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框的内容.
布置预习任务:大家对这一框的内容有过初步的预习,下面给三分钟的时间每个小组分析“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一个方面,第一组第一点,以后依次.要求每个小组指出这一点里主要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并首先由我们的同学自己来解答.(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为什么说认识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 2.人们的认识是通过哪几种途径获得的?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具体是如何表现的? 2.既然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为什么还要认真看书学习?A.书本知识也是前人实践的结果,也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可以拿来直接运用,而不必再去浪费时间和精力;B.每个人的生命\精力和实践的范围都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及其发展则是无限的.后人直接实践的结果也有很多是学习借鉴前人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的.
讲下面我们依次来了解以下这四个方面.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援引唐代名画家戴嵩画牛的故事:斗牛时,牛尾夹在两腿间,而画上的牛尾上天,不符合牛的生活习性,因为画家缺乏深入观察的实践.
提问:1、请大家自己举例说说你有那些认识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吃水果它是什么味道要自己去尝一尝;一件衣服是不是适合自己要亲自试一试;买股票能否赚要调查一下有关该企业或公司的经营状况:一个人善不善良要在实际的接触中才能知道;等等)
2、那么为什么只有实践才能形成认识呢?(这是因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外界的反映,这种反映是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同外界事物接触,把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来,在经过人脑整理加工后才形成的.)
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认识,那么这些认识具体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实践中获得认识的几种基本途径.
提问:我们先来回顾和复习一下前面介绍的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类型,是哪三种?(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改造人类社会的活动、科学实验)
那么人们的认识也是通过这三种途径获得的.我们依次来看一下.
(1)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是在变革自然界的生产活动中获得的.
提问:人们通过改造自然,获得的认识有哪些?举例说说.
自然科学的产生如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产生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生产活动是畜牧业和农业,要放牧和种植,就要计算时间和掌握昼夜更替、季节转换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性.天文学就是由于生产活动的需要而逐渐产生的.数学的产生也来源于实践.在原始社会,人类集体狩猎捕鱼,共同分配劳动果实,由此逐渐产生了数一数、量一量等活动.
(2)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主要是在变革社会的活动中获得的.
提问:人们通过变革社会的活动,获得了哪些认识?举例说说.
人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在社会活动中获得的,有利于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更有效、更迅速的解决问题.如中国加入WTO,必须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更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和与世界的接轨.一些文学作品的完成也是借助于实际生活的原形,艺术高于生活,但它也是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如上海作家余秋雨写的一本笔记体散文集《行者无疆》就是去年跟随香港凤凰卫视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后写下的.
(3)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的一个重大来源.
提问:有哪些重大的科学发现是借助科学实验完成的?举例说说.
近代许多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通过科学实验来完成的.如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并首先提炼镭元素.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十年的大量实验,搞清了电和磁的关系,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确立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现代还有许多前沿科技,如培育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破译人体基因密码等都是通过科学实验来完成的.
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同时实践又在推动着人的认识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个问题.
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的社会实践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
提问:实践推动认识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实践的发展不断向人们提出新课题、新要求,促进实践中的人们去不断探索和解决,从而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比如说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拿对文盲的定义来看,60、70年代,不识字的人就是文盲,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进行了新的定义,不会使用现代的自动化工具、不会操作电脑、不会英文等现代标准来重新定义文盲.所以,现在有很多人未来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不断的与时俱进的充电,学习各种知识.因此我们的同学们如果将来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应该珍惜在校的学习时间、学习条件,发奋读书.
2、实践的发展给人们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使认识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比如说在远古时代,人们用肉眼观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给人们观察天象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高、新、尖的器材,如光学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后又发明了高能加速器、粒子对撞机,使人的器官得到延伸,视野不断拓宽.
人们形成的认识,总会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它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下面我们来看以下第三点.
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提问: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得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主观与客观相符合,那么认识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滥竽充数的预言故事的教训:南郭先生为齐宣王演奏吹笛,混在人群中装模做样,后来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即位,他不喜欢很多人一块儿吹,要求一个个的吹给他听,这时南郭先生再也不能蒙混过关了,就从王宫逃走了.是真金就不怕火炼.没有真才识学是经不起实践的检验的,总会有露出马脚的一天.所以我们的同学在学习上也要作到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打好自己的基本功,作到诚实.诚信现在是各行各业提倡的一种精神品质,说假话、打假球、卖假货、写假新闻等造假行为总有穿帮的一天.尼克松的水门事件的丑闻使他被迫辞职、1988年汉城奥运会约翰逊服兴奋剂被查出后,取消他的冠军称号,禁止他参加比赛两年.因此我们的同学也应从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中受到教训,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最后一点,让我们来看一下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如我们学习各种电脑技术的操作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和维护电脑;投资商到处投资总是先要到实地进行一番考察,认为某地是否有投资的价值,然后才会作出决定,上海吸引了很多外商的目光,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上海的无限商机,以及在以后将会获得的丰厚的利益回报.
这里,还要介绍一个小知识点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提问:1、大家看课本后,请回答什么是直接经验,什么是间接经验?
2、既然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那么为什么还要认真看书学习?
l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介绍了有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方面的知识,重点要求掌握四个知识点,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其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重点也是难点.希望大家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初步树立实践的观点,培养尊重实践、勇于实践和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
l 课堂练习
评论下面的观点:“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l 课后记
从教学内容来看,能够较好的把握本框的重点和难点,对知识点的分析能够深入浅出,把书中的理论性的东西结合生活的实际进行考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只是在内容的组织和处理上还缺乏技巧,内容较多,安排的合理性与组织的精密性以及事例材料的筛选还须提高和完善.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讨论结合讲解的方法,由学生自己先在预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由自己首先解决,与老师点出问题再组织讨论相比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并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大家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集思广益,能够使合作团结的学习方式得到培养.
从教学实效来看,同学们能够主动积极的配合老师的进程,积极主动的思考,踊跃的发表见解和看法,回答问题,开动了脑筋,活跃了思维,并且能够把书本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的生活感受结合起来理解,体现了政治教学的时效性、时事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时间安排来看,由于内容过多,安排紧凑,在讲授的过程当中有粗细处理不当之处,主次处理得不是很得当,这是在以后的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克服的地方.